[发明专利]一种针对终端产线的线缆损耗自动校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5701.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9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牛大胜;郭利强;胡正;齐彦君;肖唐良;赵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48 | 分类号: | H04B3/4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终端 线缆 损耗 自动 校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终端产线的线缆损耗自动校准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在被测综合测试仪和测试用线缆端切换开路模式、短路模式和负载模式,获取不同模式下被测综合测试仪的接收信号;根据任意两种模式下的接收信号得到包含线缆损耗的中间变量,进而得到线缆损耗值,对被测综合测试仪和测试用线缆端之间的终端产线线缆损耗进行补偿。通过周期性切换开路模式、短路模式和负载模式,获取不同模式下被测综合测试仪的接收机端的接收信号,根据任意两种模式下的接收信号直接求得需补偿的线缆损耗,提高终端产线的自动化测试效率,无需矢量网络分析仪投入终端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终端产线的线缆损耗自动校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5G终端是新技术成熟商用的关键,5G终端的研发、生产需要5G终端综合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测试是保障终端产品质量的关键。在终端产线的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模式一般是每台终端综合测试仪采用线缆与多台终端进行互连,一般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终端和综合测试仪之间的线缆损耗,进而对综测仪和终端之间的线缆损耗进行补偿;然而该种方法一方面增加了产线测试的复杂化程度,需要根据线缆的变化进行校准测试并将数据导入综合测试仪进行补偿,降低了自动化测试水平;另一方面,需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增加了产线的成本投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终端产线的线缆损耗自动校准方法及系统,通过周期性切换开路模式、短路模式和负载模式,获取不同模式下由终端产线传输至被测综合测试仪接收机端的接收信号,根据任意两种模式下的接收信号直接求得所需补偿的线缆损耗,提高终端产线的自动化测试效率,无需矢量网络分析仪投入终端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终端产线的线缆损耗自动校准方法,包括:
通过在被测综合测试仪和测试用线缆端切换开路模式、短路模式和负载模式,获取不同模式下被测综合测试仪的接收信号;
根据任意两种模式下的接收信号得到包含线缆损耗的中间变量,进而得到线缆损耗值,对被测综合测试仪和测试用线缆端之间的终端产线线缆损耗进行补偿。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终端产线的线缆损耗自动校准系统,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通过在被测综合测试仪和测试用线缆端切换开路模式、短路模式和负载模式,获取不同模式下被测综合测试仪的接收信号;
补偿模块,用于根据任意两种模式下的接收信号得到包含线缆损耗的中间变量,进而得到线缆损耗值,对被测综合测试仪和测试用线缆端之间的终端产线线缆损耗进行补偿。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完成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为了提高终端产线的测试效率,本发明直接将5G终端综合测试仪端口和被测终端之间进行工装、线缆等转接,直接通过综合测试仪对线缆进行损耗测量,并在综合测试仪中进行自动校正,避免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综测仪之间来回切换。
本发明方法无需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投入产线,降低终端产线测试的复杂化程度,自动进行线缆损耗校准,提高终端产线的自动化测试效率。
本发明在开路模式、短路模式和负载模式的三种模式下,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测井沉积微相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