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促进鞋内气体流动的运动鞋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91834.1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7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玉凤 |
| 主分类号: | A43B5/00 | 分类号: | A43B5/00;A43B7/08;A43B13/14;A43B13/20;A43B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5400 湖南省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气体 流动 运动鞋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促进鞋内气体流动的运动鞋,它包括鞋体,鞋体底部设有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内设有弹性垫,在弹性垫的内部设置有空气挤压腔和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空气挤压腔连接贯通,鞋底的顶部与气流通道之间连接贯通多个圆形透气孔。本发明在运动时,脚底不停的挤压空气挤压腔,使空气挤压腔不停地产生形变及形变恢复,在鞋体内产生流动性气流,实现鞋体内的动态呼吸,进而促进了鞋内的气体流动,增加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鞋,具体为一种可促进鞋内气体流动的运动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是根据人们参加运动或旅游的特点设计制造的鞋。运动鞋的鞋底和普通的皮鞋、胶鞋不同,一般都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能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运动时能增强弹性,有的还能防止脚踝受伤。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都要穿运动鞋,尤其是高烈度体能运动,如:篮球、跑步等。
现有运动鞋普遍存在鞋体内气体不流通,容易产生脚臭,对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可促进鞋内气体流动的运动鞋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促进鞋内气体流动的运动鞋,在运动时,脚底不停的挤压空气挤压腔,使空气挤压腔不停地产生形变及形变恢复,在鞋体内产生流动性气流,实现鞋体内的动态呼吸,进而促进了鞋内的气体流动,增加舒适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鞋体,鞋体底部设有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内设有弹性垫,在弹性垫的内部设置有空气挤压腔和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与空气挤压腔连接贯通,鞋底的顶部与气流通道之间连接贯通多个圆形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挤压腔设在鞋底的脚后跟处。
进一步的,在鞋体内设置有透气面料层,所述透气面料层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透气面料层朝向鞋体内一侧均匀分布有与中空结构相连通的细孔,中空结构与空气挤压腔之间连接管道。
进一步的,透气面料层设置在鞋体内脚后跟处。
进一步的,在鞋体的顶面上设有网透气格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促进鞋内气体流动的运动鞋,在运动时,脚底不停的挤压空气挤压腔,使空气挤压腔不停地产生形变及形变恢复,在鞋体内产生流动性气流,实现鞋体内的动态呼吸,进而促进了鞋内的气体流动,增加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鞋体,鞋体底部设有鞋底3,其特征在于,鞋底3内设有弹性垫,在弹性垫的内部设置有空气挤压腔1和气流通道2,气流通道2与空气挤压腔1连接贯通,鞋底3的顶部与气流通道2之间连接贯通多个圆形透气孔4。
优选的,所述空气挤压腔1设在鞋底的脚后跟处。
优选的,在鞋体内设置有透气面料层6,所述透气面料层6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透气面料层6朝向鞋体内一侧均匀分布有与中空结构相连通的细孔7,中空结构与空气挤压腔1之间连接管道8。
优选的,透气面料层6设置在鞋体内脚后跟处。
优选的,在鞋体的顶面上设有网透气格层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玉凤,未经何玉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1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应用于装配式框架的耗能阻尼摇摆墙及耗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