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0701.2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7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敏;黄琴琴;罗玲;郝艳明;吴自强;张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山立净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31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零气耗微热 再生 吸附 干燥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包括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其底部开口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入管间设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其顶部开口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出管间设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还包括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出管、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空间连通的微热再生单元、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入管、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空间连通的调节单元、传感单元;配合管路及通道设阀门;微热再生单元、调节单元、阀门和传感单元与控制器配合。本发明避免了普通无热/微热再生干燥机切换时间短、气耗量大的缺点,大大节省了能耗,节约成本,使吸附剂加热再生彻底,实现稳定的低露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固体材料或制品中消除液体的干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吸附式干燥机是通过变压吸附原理来达到干燥效果的干燥设备,由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与压力成反比,其干燥后的一部分空气减压膨胀至大气压,这种压力变化使膨胀空气变得更干燥,然后让其流过未接通气流的需再生的干燥剂层,干燥的再生气吸出干燥剂里的水份,将其带出干燥器来达到脱湿的目的;两塔循环工作,无需热源,连续向用户用气系统提供干燥压缩空气。
然而,现有技术中,这种常规的吸附式干燥机的工作需要消耗很大一部分的成品气体,极不节能,且存在一定的成本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的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
所述第一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入管间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出管间设有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
所述设备还包括微热再生单元和调节单元;
所述微热再生单元通过管路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出管、第一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空间连通;
所述调节单元通过管路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入管、第一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空间连通;
配合所述管路及第一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设有阀门;
所述设备还包括传感单元,所述微热再生单元、调节单元、阀门和传感单元与控制器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微热再生单元包括增压机,所述增压机的入口与压缩空气输出管空间连通,所述增压机的出口与第一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通过管路空间连通,所述管路外套设有电加热筒;所述增压机和电加热筒与控制器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水冷却器,所述水冷却器的入口与第一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空间连通,所述水冷却器的出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至压缩空气输入管;所述水冷却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至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配合设于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内侧底部、或与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配合的管道内。
优选地,所述传感单元还包括配合管路设置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内配合设有加压板,所述加压板上均匀分布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加压板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外包覆保温棉和铝层。
一种所述的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山立净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山立净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车间物料吊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DR技术的阅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