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4193.7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殷建忠;李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3 | 分类号: | H04L12/703;H04L12/707;H04L12/709;H04L12/7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处于DR系统中,所述DR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IPL链路故障时,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角色计算信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Keepalive报文,所述第一Keepalive报文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角色计算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角色计算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角色计算信息,重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角色。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英文:Distributed Resilient Network Interconnect,简称:DRNI)为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是指将两台物理设备在聚合层面虚拟为一台设备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如图1所示,图1为DRNI网络模型示意图。
在图1中,设备(Device A)与Device B为分布式聚合(英文:Distributed Relay,简称:DR)系统中的DR设备,且互为邻居。Device A为主(Primary)设备,Device B为从(Secondary)设备。设备(Device A)与Device B形成负载分担,共同进行业务报文转发。当其中一台设备发生故障时,业务报文可快速切换至另一台设备,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目前,设备管理模块可对DR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DR设备当前的健康状况计算DR系统的健康值。DR设备的健康值越大,表示该DR设备越不健康。
在一种场景下,Device A设备健康状况下降,例如,Device A出现内存不足、DBM异常、芯片堵死等健康问题,此时,Device A已无法正常转发流量。再者,Device A与Device B之间的IPL链路也发生故障(可能为Device A的健康问题导致)。
如果Device A配置的设备角色优先级高于Device B配置的设备角色,在前述场景下,Device A仍被选举为主设备,继续转发业务报文,Device B被选举为从设备,并下发DRNI多Active检测(英文:Multi-Active Detection,简称:MAD)关闭(down)机制,停止转发业务报文。但是,由于Device A的健康问题已经无法转发业务报文,导致DR系统业务中断或无法正常处理业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主设备的健康问题已经无法转发业务报文,从设备停止转发业务报文,设备角色无法重选举,导致DR系统业务中断或无法正常处理业务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处于DR系统中,所述DR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IPL链路故障时,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角色计算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Keepalive报文,所述第一Keepalive报文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角色计算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角色计算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角色计算信息,重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角色。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处于DR系统中,所述DR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IPL链路故障时,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角色计算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Keepalive报文,所述第一Keepalive报文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角色计算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角色计算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角色计算信息,重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角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