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称式数据加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793.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恒;徐龙泉;王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麦小婵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数据 加密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称式数据加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步骤:将明文输入数据编码为预定数据长度的密文数据,并将所述密文数据块按位组合,得到长度相同的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将所述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前后置换,并经过迭代运算和逆置换,得到密文输出数据;将所述密文输出数据反向输入并循环运算,得到秘钥数据。本发明使交易双方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指定秘钥进行操作,且每次用户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不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唯一秘钥,使得双方使用所拥有的秘法数量固定,不会因为多次的操作使得秘钥级数增长,进而不会使秘钥成为负担而影响使用,使得数据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加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称式数据加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称加密(别称:私钥加密),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算法。有时又叫传统密码算法,该加密算法的加密密钥能够从解密密钥中推算出来,同时解密密钥也可以从加密密钥中推算出来。而在大多数的对称算法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的,所以也称这种加密算法为秘密密钥算法或单密钥算法。由于该算法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在安全通信之前,商定一个密钥,因此对称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发送方和接收方所商定的密钥,泄漏密钥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们发送或接收的消息解密,所以密钥的保密性对通信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对于当前对称加密算法,由于交易双方都使用同样钥匙,因此,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并且,每对用户每次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钥匙,这会使得发收信双方所拥有的钥匙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大大增加密钥管理的成本和加密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称式数据加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避免多次的操作使得秘钥级数增长,并提升系统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称式数据加密方法,包括步骤:
将明文输入数据编码为预定数据长度的密文数据,并将所述密文数据块按位组合,得到长度相同的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
将所述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前后置换,并经过迭代运算和逆置换,得到密文输出数据;
将所述密文输出数据反向输入并循环运算,得到秘钥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数据长度为64位,且其中10位为奇偶校验位,其余54位为密码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密文数据块按位组合,得到长度相同的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密文数据分为密文数据块;
将所述密文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得到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前后置换,并经过迭代运算和逆置换,得到密文输入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前后置换,得到前部密文置换数据和后部密文置换数据;
将所述前部密文置换数据和后部密文置换数据进行32次前后置换的迭代运算,得到密文迭代数据;
将所述密文迭代数据逆置换,得到密文输出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密文输出数据反向输入并循环运算,得到秘钥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秘钥数据进行正确性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称式数据加密系统,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将明文输入数据编码为预定数据长度的密文数据,并将所述密文数据块按位组合,得到长度相同的前部密文数据和后部密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未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7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