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及LED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737.0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6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峰;方吉桐;李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45 | 分类号: | H05B45/345;H05B4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恒流恒 功率 驱动 电路 照明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及LED照明装置,该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包括信号采样模块、恒流驱动模块、基准电压控制模块及恒功率调节模块;信号采样模块的输入端接入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基准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及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恒功率调节模块连接在信号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LED发光模块;基准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信号采样模块采集的电压信号,基于电压信号控制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在预设电压值,使流过LED发光模块的电流平稳增长至恒定电流值,从而不会产生过冲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及LED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输出电压过冲是指电源在输入源上电的过程中输出电压建立时出现瞬态的高出稳态电压的现象。如果过冲的幅度较大、时间较长,超过了用电设备的承受极限,就会损坏用电设备。
例如,在LED照明恒流驱动领域,线性恒流驱动具有控制简单,生产便捷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现有的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在开机瞬间,输出电流会产生过冲的现象,造成LED灯的损坏或击穿,损坏照明装置,降低了照明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及LED照明装置,以解决现有的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在开机瞬间,输出电流会产生过冲的现象,造成LED灯的损坏或击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恒流恒功率驱动电路,用于驱动LED发光模块,包括信号采样模块、恒流驱动模块、基准电压控制模块及恒功率调节模块;其中,
所述信号采样模块的输入端接入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基准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及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功率调节模块连接在所述信号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LED发光模块;
所述信号采样模块用于采集电源的电压信号;所述恒流驱动模块用于维持流过LED发光模块的电流恒定;所述恒功率调节模块用于维持电源的输出功率在预设功率值;所述基准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信号采样模块采集的电压信号,在电源开启时,基于所述电压信号控制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在预设电压值,使流过LED发光模块的电流平稳增长至恒定电流值。
优选地,所述预设电压值大于恒流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的电压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准电压控制模块包括比较器、振荡器及转换器,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信号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反相输入端接入基准电压,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振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器的输出端与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比较器用于根据信号采样模块采集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振荡器的开启或闭合;所述振荡器用于在开启时产生预设频率的脉冲信号;所述转换器用于将振荡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转换成预定阈值的模拟信号。
优选地,当所述比较器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值低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时,所述振荡器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包括计数转换器及数模转换器,所述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振荡器的输出端,所述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
所述计数转换器用于将振荡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转换成至少两组的数字信号;所述数模转换器用于将所述至少两组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预定阈值的模拟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