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工设备权限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8733.0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0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万海峰;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025;H04L67/104;H04L67/1097;H04L67/125;H04L67/52;G06F16/27;G06K17/00;G07C9/22;G07C9/2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640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设备 权限 管理 方法 系统 | ||
一种施工设备权限管理方法,借助于物联网和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验证人对机械设备的访问权限,实现机械设备的透明访问和可追溯的访问记录,从而有效地防止施工中机械和人冲突的施工安全问题。一种实现所述施工设备权限管理方法的施工设备权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于施工设备的智能终端、物联网云服务器、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验证人对机械设备的访问权限,实现机械设备的透明访问和可追溯的访问记录,从而有效地防止施工中机械和人冲突的施工安全问题。本发明有效保证了人员对机械设备访问的合法性,防止无关人员接近和操作机械设备,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而且,所有的访问记录都存储到区块链,能够有效地进行访问溯源、访问权限安全管理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设备工程技术领域,涉及设备权限管理系统与方法,尤其是交通工程施工设备的权限管理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桥梁、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权限主要依赖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存在人为主观性和随意性等不可控的复杂因素负面影响,导致施工设备与操控人员的管理效果受到严重限制。交通工程的施工设备是指在交通工程如道路、铁路、机场等建设及养护中所需要用到的所有机械设备的总称,如摊铺机、压路机、架桥机、运梁车、吊车、盾构机、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由于无资质人员非法操控机械设备、无关人员进入高风险施工区域、机械设备不具备专业资质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并取得安全使用证等造成非法施工作业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碰撞等施工事故占全部施工事故的比例极高,因而,亟需采取一种更为科学和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法对高风险交通工程施工设备进行权限的管理,使得施工设备与使用者、管理者之间构建点对点的信任机制,并可将使用信息向特定群体实时全动态传输和呈现,此时,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驱动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5G与北斗系统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施工设备与人员动态管控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区块链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构建的可信系统,其实质与核心是提升各维度科学管控水平。采用基于分散区块链结构的分布式密钥管理技术,可保障参与对象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区块链作为点对点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的集成新系统,提供了一种在不可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的可信通道,凭借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交叉创新,融合成为“新基建”背景下的核心新兴信息化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施工设备权限管理系统与方法,其引入了物联网和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验证人对机械设备的访问权限,实现机械设备的透明访问和可追溯的访问记录,从而有效地防止施工中机械和人冲突的施工安全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施工设备权限管理方法,借助于物联网和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验证人对机械设备的访问权限,实现机械设备的透明访问和可追溯的访问记录,从而有效地防止施工中机械和人冲突的施工安全问题。
进一步,所述施工设备权限管理方法其中涉及施工设备权限验证和记录方法,包括:(1)检测是否有人靠近施工设备;若有人靠近该施工设备,则识别其身份信息,判断其相对于该施工设备的权限并进行相应的操作;(2)若没有识别到有效身份信息,则发出警告。
步骤(1)中,若已识别身份信息,先检查该身份信息是否是已经存储过的通过验证的身份信息,若是,则跳过再次验证;否则,则将相关数据传输至物联网,具体地,例如将相关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服务器。
可选地,步骤(1)中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在施工人员的身上预先设置包含身份信息的标记,通过身份信息阅读器读取靠近的施工人员身上的标记。
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发出警告的方式为:每隔一段时间T1发出固定格式的警告,再每隔一段时间T2持续试图识别身份信息;若经过时间T3后仍未读取到有效身份信息信息,则发出响亮急促的蜂鸣警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