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胶囊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4904.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2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琢;陈秀娟;杜国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0 | 分类号: | A47J3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金凤;赵燕力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八***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胶囊,其包括杯体、出水嘴和上盖,杯体的底端设有出水孔,杯体内容置有原叶茶;出水嘴包括硅胶座和堵球,硅胶座连接于出水孔内,硅胶座的上端面设有调节孔道,调节孔道包括入口段、第一容置段、限位段和第二容置段,入口段的内径和限位段的内径小于堵球的外径,第一容置段的内径和第二容置段的内径大于堵球的外径,堵球容置于第一容置段内并能穿过限位段容置于第二容置段内,硅胶座的下端面设有多个排水孔;上盖盖接于杯体的顶端,上盖的上表面设有注水孔,注水孔的上端覆盖有封口膜,上盖的下表面连接有与注水孔相连通的喷淋装置。本发明的茶胶囊,满足了不同品类的原叶茶对于压力和冲泡时间的不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胶囊。
背景技术
为了简化传统中国茶的冲泡过程,茶胶囊自动化冲泡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应用于原叶茶的胶囊品类繁多,但大多为咖啡胶囊的复制品,或在咖啡胶囊的基础上稍作改变。
众所周知,胶囊最早是为咖啡诞生的,茶叶与咖啡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萃取工艺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将咖啡胶囊直接应用在茶叶上不是最佳匹配。
市场上的胶囊应用于茶叶的弊端之一在于,快速冲泡只是对茶叶过一遍水,未对茶叶形成浸泡,而充分浸泡才能够使茶叶舒展开,茶汤内含有效物质才能萃取出;弊端之二在于,咖啡粉在胶囊中为紧密堆积,因此可在快速冲泡时形成冲泡压力,能够快速萃取出有效物质,而原叶茶为松散状态,无法形成紧密堆积,因此在快速冲泡时无法形成冲泡压力,仅仅过一遍水,无法快速萃取出有效物质。
也有一些胶囊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带压冲泡,比如DG系统(多趣酷思胶囊系统),但这样的胶囊的压力是固定不可调节的。而对于不同的茶品类,对于冲泡压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大致在3bar~15bar范围内可冲泡一杯好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茶品类的差异化参数冲泡的茶胶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胶囊,其包括:
杯体,其为顶端敞开的中空结构,所述杯体的底端设有出水孔,所述杯体内容置有原叶茶;
出水嘴,其包括硅胶座和堵球,所述硅胶座连接于所述出水孔内,所述硅胶座的上端面设有调节孔道,所述调节孔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入口段、第一容置段、限位段和第二容置段,所述入口段的内径和所述限位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堵球的外径,所述第一容置段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容置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堵球的外径,所述堵球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段内并能穿过所述限位段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段内,所述硅胶座的下端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容置段相连通的排水孔;
上盖,其盖接于所述杯体的顶端,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注水孔,所述注水孔的上端覆盖有封口膜,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连接有与所述注水孔相连通的喷淋装置。
如上所述的茶胶囊,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段呈上小下大的锥状。
如上所述的茶胶囊,其中,多个所述排水孔的过流总面积小于所述入口段的过流面积。
如上所述的茶胶囊,其中,所述杯体的底端的内表面设有过滤凹槽,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过滤凹槽的槽底,所述过滤凹槽内连接有出水过滤膜。
如上所述的茶胶囊,其中,所述杯体的底面凸设有引流柱,所述出水孔贯穿所述引流柱。
如上所述的茶胶囊,其中,所述上盖的底面凸设有导流柱,所述注水孔延伸至所述导流柱的下部,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沿所述导流柱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注水孔相连通,所述喷淋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喷淋管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喷孔。
如上所述的茶胶囊,其中,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沿所述导流柱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四根所述喷淋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4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OPCon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功耗高精度RC振荡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