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识别智能柱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3500.1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8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袁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康普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G07C9/37;A61B5/01;G01J5/00;G01K13/00;G06V40/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工业***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智能 | ||
本发明属于测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智能柱,包括检测端和警务端;检测端用于采集温度数据,还用于采集人体的图像信息;检测端还用于根据采集的温度数据及人体图像数据得到温度分布图,还用于根据采集的人体图像信息提取面部区域图像,并结合温度分布图得到检测温度,还用于将检测温度与预设的健康阈值进行对比;还用于当检测温度大于健康阈值时,给警务端发送警示信号;警务端用于接收及查看警示信号。使用本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人进行体温检测,检测效率高,可有效的减缓因排队而造成的人群扎堆现象;并且规避了“接触式检测”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智能柱。
背景技术
在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学校开学的时候,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人口密集的区域都做了相应的防控工作,其中,各公共区域的出入口(如学校大门、图书馆门口)更是作为重点区域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监测。
由于发热检测的操作较为简单、检测效率较高,检测的方式主要是体温测量。目前,主流的体温检测方式是工作人员手持额头温度枪对出入人员进行头部的温度测量。
不过,额头温度枪一次只能对一位进出人员进行温度测量,并且检测的效率较低,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排队现象,在人员进出的高峰时间段,更是可能造成人员拥堵、扎堆的情况,不仅耽搁排队人员的时间,也不利于疫情的防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智能柱,能够有效的缓解高峰期的排队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
人脸识别智能柱,包括检测端和警务端;
检测端用于采集温度数据,还用于采集人体的图像信息;检测端还用于根据采集的温度数据及人体图像数据得到温度分布图,还用于根据采集的人体图像信息提取面部区域图像,并结合温度分布图得到检测温度,还用于将检测温度与预设的健康阈值进行对比;还用于当检测温度大于健康阈值时,给警务端发送警示信号;
警务端用于接收及查看警示信号。
基础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检测端采集人体的温度数据的同时还采集人体的图像信息。之后,检测端将采集的人体图像信息和温度数据进行映射,得到待检测人员的身体的温度分布图,再根据采集的人体图像信息提取人脸区域图像,并结合温度分布图得到检测温度,即,得到带检测人员的面部温度数据。这样,就完成了对待检测人员的体温检测。
和现有技术使用温度枪进行测温相比,使用本人脸识别智能柱,可以同时对多个人进行体温检测,检测效率高,可有效的减缓因排队而造成的人群扎堆现象。并且规避了“接触式检测”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
再然后,检测端将检测温度与预设的健康阈值进行对比,若检测温度大于健康阈值,说明对应的被检测人员体温异常,因此,检测端给警务端发送警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有体温异常的人员。工作人员可及时进行后续处理,如温度确认、异常信息上报等事项。
进一步,检测端进行面部特征集合提取时,先从采集的图像信息中提取出人员的面部图像,再将戴口罩区域进行识别,之后在面部图像除戴口罩区域以外的区域内提取N个特征点,组成特征集合。
由于被检测人员基本都戴着口罩,用常规的面部识别技术,难以对面部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匹配。通过这样处理,可有效的利用口罩外的区域进行特征集合的提取,从而保障面部识别及匹配的准确性。
进一步,N的数值不小于150。
特征值到达一定的数量级,才能保证特征集合与人员之间对应关系的唯一性。
进一步,警示信号包括异常人员的图像信息。
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准确的找到体温异常的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康普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康普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3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