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2968.9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9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珂;高弘飞;王鹏飞;蒋锋;贾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35;H01M10/6567;H01M10/6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欣欣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液冷系统中的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以及所述电池液冷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
根据所述电池温度,获取与所述电池温度对应的预设的温度调节策略,根据所述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获取与所述电池温度对应的预设的温度调节策略,根据所述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在设定的第一温度区间内、第二温度区间内或者第三温度区间内;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下限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上限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温度高于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上限温度;
若在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内,获取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一温度调节策略,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若在所述第二温度区间内,获取与所述第二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二温度调节策略,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若在所述第三温度区间内,获取与所述第三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三温度调节策略,并根据所述第三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若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第一设定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最大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以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若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最大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最大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以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最大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最大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设定温度,若大于所述设定温度,以设定比例降低所述电池包的工作功率,并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最大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最大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其中,所述设定温度位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内;
若不大于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最大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最大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若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第一设定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最大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以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若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判断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
若不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第二设定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第二设定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以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若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冷凝设备以最大冷却功率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电池液冷系统的水泵以最大转速调节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速,以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在判断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上一时刻的电池温度是否处于设定的第一温度区间内,若处于,则根据所述第一温度调节策略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整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若未处于,判断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29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