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热轧宽带钢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69544.7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7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方园;张健;吴建春;支卫军;彭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1C5/52;B21B1/46;B22D1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热轧 宽带 制造 方法 | ||
一种超薄热轧宽带钢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利用铁精粉、煤粉和石灰粉在转底炉内完成粒铁的制备,并将生成的粒铁和废钢作为原料在电炉内进行冶炼,在冶炼时提高废钢预热温度,同时利用粒铁的高温特性,有效提高电炉热效率;之后利用VD真空脱气、LF精炼、双辊薄带连铸和热连轧制备得到钢板。本发明整体工艺流程更紧凑、更环保、更高效、热利用率高、金属收得率更高,降低了薄规格带钢的加工成本,所得钢板厚度能够达到冷轧后钢板厚度,真正实现“以热代冷”,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带的连续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热轧宽带钢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钢铁生产企业为节省投资成本与生产成本,积极对现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技术革新,为此,国内外冶金设备供应商和钢铁制造商纷纷提出自己的新技术理念并付诸于实际开发。针对现有热带钢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且复杂的问题,逐步发展了源于亨利·贝塞麦提出的双辊薄带连铸连轧技术的产业化技术,日本新日铁开发了不锈钢双辊薄带连铸连轧技术DSC,美国纽柯公司与日本IHI、澳大利亚BHP合作开发了碳钢双辊薄带连铸连轧技术Castrip,韩国浦项开发了不锈钢双辊薄带连铸连轧技术poStrip,欧洲联合开发了不锈钢双辊薄带连铸连轧技术Eurostrip,中国宝钢开发了碳钢双辊薄带连铸连轧技术Baostrip。
为充分发挥薄带连铸连轧工艺技术优势,许多生产厂家将薄带连铸连轧技术与传统工艺紧密结合,以满足薄带连铸连轧工艺的需求。
连铸连轧生产钢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炉或转炉给薄带连铸供应钢水。采用转炉炼钢提供钢水,则需要生产厂家具备有提供铁水的条件,一般情况下,需要有高炉炼铁或者非高炉炼铁设备,属于目前长流程钢铁生产模式。
采用电炉炼钢提供钢水,则以废钢为主要原料,传统工艺比如模铸或者厚板连铸,其凝固冷却速度仅有1~10℃/s,废钢中的这些残余元素,会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晶界偏析,恶化钢的性能和质量,严重时直接发生开裂、断裂现象,所以在传统工艺中,要对这些有害元素严加控制,在废钢原料的选择上,需要进行一些预筛选,以及在炼钢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比如添加一些精料进行稀释等等,这无疑增加了生产作业成本。由于需要控制钢的成分,对采用的废钢原料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废钢进行预筛选分类。同时拥有高炉和电炉的钢厂利用自产铁水兑入到电炉中作为电炉原料来提高电炉的生产效率,从而大大缩短电炉的出钢时间,电炉中的铁水勾兑比可达到30~5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热轧宽带钢的制造方法,极大精简工艺流程,所得薄规格钢板厚度能够达到冷轧后钢板的厚度,真正实现“以热代冷”,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整体工艺更环保、更高效、热利用率高、金属收得率高,该方法不仅直接降低了薄规格带钢的成本,而且能够显著降低一次性投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热轧宽带钢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粒铁制备
将铁精粉、煤粉和石灰粉混合均匀,压制成球团或团块并干燥;将球团或团块置于转底炉中,加热转底炉,使转底炉内的球团或团块进行还原、渗碳、熔融,之后快速水冷至750~850℃,将粒铁和渣分离后分别排出;所述铁精粉、煤粉和石灰粉的重量比为70~80:15~25:3~7,转底炉加热温度为1350~1450℃;
2)冶炼
将上述制备的粒铁输送至电炉内与经过电炉预热装置预热后的废钢混合,进行熔化和冶炼,获得钢水;粒铁和废钢的重量比为1:2~9,废钢预热温度为400~900℃;
3)精炼
从电炉流出的钢水依次进行VD真空脱气、LF精炼;
4)连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9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