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叠合板接缝吊模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1576.2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何志康;杨红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世权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叠合 接缝 结构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预制叠合板接缝吊模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涉及叠合板施工技术领域,其主要设置了与拉杆转动配合的支脚来替代传统方式的支座,在面对接缝的两侧存在有大量的管线/钢筋的情况下,支脚可以相对拉杆围绕拉杆的轴线转动,以避让开密集布置于接缝旁、叠合板上的管线/钢筋,进而提升了吊模结构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预制叠合板接缝吊模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一种广泛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的构件。目前,叠合板在施工现场装配完成后,两侧叠合板之间会留有一道接缝。在进行现浇层浇筑时,混凝土会由接缝处流出。针对于这种情况,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手段:
(1)在接缝的下方设置用于封堵住所述接缝下缝口的模板,并设置支杆进行支撑,这种解决手段布置起来较为麻烦、不便。
(2)在接缝中设置吊模结构,吊模结构设置了两个分别由两侧叠合板支承而起的支座,同时与两个支座相连并横跨接缝的木板,以及其顶端与木板固定连接以拉承起整个模板的拉杆,来替代第一方式当中的支杆。
其中,第二种解决手段具有着实施方便的显著优势,在实际应用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结构也具有着一定缺陷,具体而言:在现浇层的施工过程当中,接缝的两侧往往会密集布置大量的管线/钢筋,常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去设置支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预制叠合板接缝吊模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可有效降低吊模结构的安装要求,使其可以适用于接缝两侧密集布置有管线和钢筋的环境。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预制叠合板接缝吊模结构,设于左右两侧叠合板间的接缝处,所述吊模结构包括有:
下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接缝下方并封堵住接缝的下缝口的模板,所述模板分别与两侧叠合板相抵接;
拉承组件,包括有竖直地设于所述接缝当中的拉杆,所述拉杆的底端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杆的顶端高于两侧的叠合板;
上部组件,包括有至少两个连接在所述拉杆高于所述叠合板的部位上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拉杆在拉杆轴向上相固定,所述支脚可相对拉杆围绕拉杆的轴线转动,所述支脚用于与叠合板相抵而支承起所述拉杆。
优选的,各个支脚在拉杆上的转动连接处沿拉杆的轴向依次排布。
优选的,所述支脚包括用于与拉杆转动连接的转动部,以及用于与所述叠合板的顶部相接触的接触部,所述转动部与接触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支脚还包括有沿所述拉杆的径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转动部与延伸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接触部与延伸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呈圆筒状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周与所述拉杆的外周转动配合,所述拉杆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转动筒的两端相抵,以限制住所述转动筒和拉杆之间轴向相对位移的凸缘。
优选的,所述接触部主要由用于与叠合板顶面相抵的弹性件构成,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并向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部施加反力,以向转动部提供向上的支承力。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软钢片。
优选的,所述支脚的组件数为三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板接缝吊模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模结构为如上所述的吊模结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两侧叠合板的接缝处布置多组所述吊模结构;将其中一组吊模结构当中的至少一个支脚搭接在另一组吊模结构的一个支脚之上,以使该组吊模结构当中的拉杆由另一组吊模结构的支脚支承起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1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