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地下车站顶板出入口快速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0312.5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0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琮元;许鹏;罗程;从会涛;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2D29/045;E04G11/36;E04B1/66 |
代理公司: | 成都拓荒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4 | 代理人: | 邹广春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地下 车站 顶板 出入口 快速 封堵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地下车站顶板出入口快速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封堵结构包括预制板和后浇混凝土层组成的封堵板;预制板间设置后浇带,后浇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内设置预制板板间钢筋连接节点;在既有地下车站顶板需封堵开孔上方吊装预制板,预制板两侧板端搭设于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上;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与新建封堵板结构接口位置设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新建防水层,新建防水层与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的既有防水层重叠长度为500mm‑1000mm;封堵板的两侧与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的重叠长度为200mm‑600mm。本发明的效果是:结合了现浇钢筋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优点,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及可靠性的前提下,可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地下车站改造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需设置大量脚手架支撑且能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有效的运输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城市有了迅猛的发展。今后若干年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建设发展时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常沿城市主干路布设,其建设施工期较长,需占用道路资源,且施工区域呈带状分布,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既有地下车站改造工程中涉及既有车站顶板出入口封堵施工情况,传统施工方法需要在下部架设大量脚手架,施工难度大,同时对车站内的正常使用产生极大影响,难以做到文明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既有地下车站顶板出入口的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层相结合的快速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取消脚手架,降低施工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既有地下车站顶板出入口快速封堵结构,包括预制板和后浇混凝土层组成的封堵板;预制板作为后浇混凝土层的部分模板,预制板与外部模板一起作为后浇混凝土层的整体浇筑模板;
预制板间设置后浇带,后浇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以保证预制板与现浇层(后浇混凝土层)的整体性;后浇带内设置预制板板间钢筋连接节点,预制板板间钢筋连接节点用于保证若干预制板的整体性;在既有地下车站顶板需封堵开孔上方吊装预制板,预制板两侧板端搭设于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比如车站主体结构顶梁)上;
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与新建封堵板结构接口位置设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新建防水层,新建防水层与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的既有防水层重叠长度为500mm-1000mm;封堵板的两侧与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的重叠长度为200mm-600mm。
作为优选方式,预制板内设置双向受力钢筋,双向受力钢筋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绑扎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式,预制板内垂直于后浇带方向的钢筋在后浇带内机械连接或焊接,保证预制板底双向钢筋的连续贯通。
作为优选方式,预制板上设置U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部分预埋在预制板内,构造钢筋伸出部分浇入后浇混凝土层,以保证预制件与后浇混凝土层的整体性。
作为优选方式,构造钢筋预埋整体高度的1/3-2/3在预制板内,构造钢筋剩余高度部分浇入后浇混凝土层。
作为优选方式,预制板板厚大于等于后浇混凝土层厚度。
作为优选方式,在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与封堵板的后浇混凝土层接触区域进行凿毛处理。
作为优选方式,在地下车站顶板既有结构与封堵板的后浇混凝土层形成新旧结合面,其新旧结合面凿毛形成的凹凸差大于8mm。
作为优选方式,在新旧结合面设置2道止水胶条。
一种既有地下车站顶板出入口快速封堵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0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