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翼梁的可变后掠机翼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9908.3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1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应仲;姜汉斌;赵胤君;朱义;田振宇;李龙;王文斌;奚风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40 | 分类号: | B64C3/40;B64C3/54;B64C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可变 机翼 | ||
1.一种固定翼梁的可变后掠机翼,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外翼(Ⅱ)、固定内翼(Ⅰ)和驱动装置(Ⅲ),所述固定内翼(Ⅰ)与机身(5)固连,所述活动外翼(Ⅱ)与机身(5)通过铰链在中枢转轴(4)处铰接,所述活动外翼(Ⅱ)的连杆(3)一端与固定内翼(Ⅰ)置于翼梁(10)上的滑台(8)通过铰链(7)铰接,驱动装置(Ⅲ)控制连杆(3)一端做水平运动,连杆另一端则带动机翼前缘(1)绕中枢转轴(4)转动从而改变机翼后掠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翼梁的可变后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外翼(Ⅱ)包括机翼前缘(1)、多个铰链(2)、机翼外蒙皮(13)及多根连杆(3),所述机翼外蒙皮(13)一端通过铆钉铆接于机翼前缘(1)上,所述铰链(2)焊接在机翼前缘(1)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固定翼梁的可变后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翼(Ⅰ)包括固定的翼梁(10)、翼肋(11)、机翼内蒙皮(12),所述翼梁(10)均为工字梁,起连接机翼与机身的作用;所述翼肋(11)均焊接于翼梁之上,翼梁(10)与翼肋(11)共同构成机翼的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固定翼梁的可变后掠机翼,所述机翼内蒙皮(12)为刚性蒙皮,内蒙皮(12)铆接在翼梁(10)与翼肋(11)构成的骨架上且与活动外翼上(Ⅱ)的外蒙皮(13)相互贴合,外蒙皮(13)覆盖在内蒙皮(12)之上且可在内蒙皮(12)之上滑动,具有重叠区域,间隙为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固定翼梁的可变后掠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Ⅲ)为滚珠丝杠直线滑台包含电机(6)、联轴器(14)、导轨(15)、滚珠丝杠(16)、滑台(8)、底座(17)和轴承片(18);所述铰链(7)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台(8)上,所述电机(6)和联轴器(14)置于机身(5)内侧,其余均置于翼梁(10)上,所述驱动装置(Ⅲ)在不运动时具有锁紧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可变后掠角的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一端与活动外翼上焊接的铰链(2)铰接,另一端与位于固定内翼(1)的翼梁(10)上做直线运动的滑台(8)上的铰链(7)铰接;机身(5)与翼梁(10)构成的刚体、连杆(3)、滑台(8)及机翼前缘(1)共同组成平面四杆机构,四杆机构的运动导致机翼后掠角、展长及翼展面积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可变后掠角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翼机构的自由度为1,具有确定的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5和7中任意一项所述可变后掠角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机翼设有一组或多组平面四杆机构,如采用多组平面四杆机构,各连杆(3)的长度及滑台(8)的始末位置应通过所连翼梁(10)所处的位置按一定比例计算后合理布置,在机构变形过程中,各连杆(3)应始终保持互相平行,起到分布式冗余驱动的作用,以此来减小应力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99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