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5433.0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贾光一;黄珍献;王堉琪;刘铭;姚秀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各向异性 生物 传感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片(1)、金膜(2)、二维黑磷烯(3)、二维WS2原子膜(4)和埃洛石纳米管层(5),其中:
一层金膜(2)镀于玻璃基片(1)顶面;
金膜(2)的上表面,覆盖有二维黑磷烯(3);
二维黑磷烯(3)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二维WS2原子膜(4);
该层二维WS2原子膜(4)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埃洛石纳米管层(5);
该层埃洛石纳米管层(5)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目标检测物(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金膜(2)的厚度为30~60nm;
二维黑磷烯(3)由三层黑磷烯组成;
二维WS2原子膜(4)由单层WS2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膜(2)、二维黑磷烯(3)、二维WS2原子膜(4)与埃洛石纳米管层(5)之间通过范德瓦耳斯力连接。
4.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镀于玻璃基片(1)顶面上的金膜(2)的上表面,自组装上二维黑磷烯(3);
步骤S2,将一层二维WS2原子膜(4)完全覆盖于所述二维黑磷烯(3)的上表面;
步骤S3,将溶有埃洛石纳米管的无水乙醇溶液,均匀地喷射于二维WS2原子膜(4)的上表面,获得样品;
步骤S4,将样品放置在加热台上,采用80°±5°的温度,加热20~60分钟,进行烘干、固化,使得无水乙醇挥发,二维WS2原子膜(4)和二维黑磷烯(3)自封闭于埃洛石纳米管层(5)与金膜(2)之间,即获得所述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金膜(2)的厚度为30~60n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二维黑磷烯(3)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原位生长在金膜(2)上,或者机械剥离、液相剥离制备后通过转移或者涂覆的方法将二维黑磷烯(3)置于金膜(2)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二维WS2原子膜(4)经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后,通过湿法转移技术将二维WS2原子膜(4)置于二维黑磷烯(3)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通过改变或控制无水乙醇溶液中埃洛石纳米管的浓度,来调节在步骤S4中最终形成的埃洛石纳米管层(5)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各向异性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S3中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埃洛石纳米管的质量浓度为1.0%~7.5%时,在步骤S4中对应所形成的埃洛石纳米管层(5)的厚度介于300~560n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54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