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变桨距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0822.4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7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阳;田长斌;熊陈志;李沛;张加诚;朱名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7/06 | 分类号: | F03D7/06;F03D3/06;F03D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齐晨洁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风力 机变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变桨距机构,包括周向布置的三个垂直叶片、位于中心位置的顶盘和设置在顶盘下方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一个小齿轮和三个大齿轮,三个大齿轮周向均匀分布,与位于中心的小齿轮啮合,三个大齿轮上均连接有推杆,三根推杆末端分别与三个垂直叶片一一配合连接,顶盘上方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穿过顶盘与小齿轮中心固连,齿轮组下方设有中盘和底盘,底盘底部设有发电机,垂直叶片上另设有水平布置的连杆与位于中盘和底盘之间的连接铝柱固连,伺服电机尾部安装有编码器顶盘上方设有风向仪和控制器。本发明变桨距机构可以使风力机在风速低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启动,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便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变桨距机构。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是解决能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清洁无污染让其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叶片垂直轴风力机更是凭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适用于各个方向的来流,无噪音等优势迅速崛起。然而传统直叶片垂直轴风力机的自启动能力较差,成为了垂直轴风力机商业化发展的阻碍之一。因此,本发明拟设计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变桨距机构,通过变桨距技术提高风力机的自启动性能和风能捕能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变桨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周向布置的三个垂直叶片、位于中心位置的顶盘和设置在顶盘下方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一个小齿轮和三个大齿轮,三个大齿轮周向均匀分布,与位于中心的小齿轮啮合,三个大齿轮上均连接有推杆,三根推杆末端分别与三个垂直叶片一一配合连接,顶盘上方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穿过顶盘与小齿轮中心固连,齿轮组下方设有中盘和底盘,底盘底部设有发电机,垂直叶片上另设有水平布置的连杆与位于中盘和底盘之间的连接铝柱固连,伺服电机尾部安装有编码器,用于采集反馈叶片转角信息,顶盘上方设有风向仪和控制器,分别用于采集来流风向和控制伺服电机转动。
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的传动比为1:4。
所述底盘通过法兰盘联轴器与发电机固连,中盘通过铝柱与底盘和顶盘固连。
所述垂直轴风力机变桨距机构设有若干组,呈空间阵列布置,以增加单位面积发电量。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型号为万宝至ID-529XW,所述编码器型号为QY3806-CDZ,所述控制器型号为stm32,所述风向仪型号为SM5386。
本发明具体使用场景为:通过风向仪采集到来流方向信息,并把信息发送到控制器,伺服电机1转动带动小齿轮3转动,小齿轮3带动三个大齿轮转动,三个大齿轮分别通过推杆调整三个叶片的桨距角,从而使三个叶片初始最优位姿始终针对来流方向,便于垂直轴风力机自启动,启动之后,随着方位角的变化,伺服电机1按设定变桨规律调整桨距角的角度,使得风力机快速达到预期转速,进而改善了风力机的气动性能。
所述设定变桨规律为使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导入到Adams中进行运动仿真并导出变桨曲线,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并选择最优变桨规律曲线,通过改变变桨机构的杆长,调整桨距角的角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变桨距机构可以使风力机在风速低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启动。启动之后,随着方位角的变化,电机转动按设定规律调整桨距角角度,使得风力机快速达到预期转速,进而改善了风力机的气动性能。没有噪声污染,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便于实现,易于启动,可以接受各个方向来流,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湍流环境,且不会对人们生活工作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桨距机构整体图;
图2为本发明变桨距机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变桨距机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08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