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输送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9977.6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峰尚;纐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27/04 | 分类号: | B65G27/04;B65G27/08;B65G27/12;B65G2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输送 | ||
提供振动输送机,其不需要对马达进行旋转控制的驱动器、控制器,能够抑制成本和设置空间的增大。振动输送机包括:凹槽(3),其输送工件,能够往复运动;旋转构件(42),其作为回旋构件,利用来自驱动源(41)的驱动力进行回旋运动;以及转换机构(43),其设于旋转构件与凹槽之间,将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凹槽的直线往复运动,其中,旋转构件以恒定速度进行旋转运动,转换机构包括:摆动构件(431),其构成为一端部(431A)连结于旋转构件,能够在一端部与另一端部(431B)之间的中间部(431C)处绕与旋转构件的旋转轴(41A)大致平行的轴(8)摆动;以及连结构件(432),其一端部连结于摆动构件的另一端部,另一端部(431B)连结于凹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凹槽往复运动而输送工件的振动输送机。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振动输送机,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振动输送机。在该振动输送机中,将来自旋转马达的动力借助平行连杆向凹槽传递,从而使凹槽往复运动而输送凹槽上的工件。所述旋转马达的旋转速度被控制为:在使凹槽向工件的输送方向移动时,使凹槽以比使凹槽向与工件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速度慢的速度移动。
通过如上述那样使凹槽往复运动,能够一边对载置于凹槽上的工件赋予输送方向上的加速度一边使工件以在凹槽上滑动的方式移动。
在专利文献1中,在控制马达的旋转速度的结构中,需要马达以外的专用的驱动器、控制器,不仅导致成本和设置空间的增大,而且产生控制负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2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振动输送机,其不需要对马达进行旋转控制的驱动器、控制器,从而能够抑制成本和设置空间的增大。
本发明是一种振动输送机,其包括:凹槽,其用于输送工件,能够往复运动;回旋构件,其利用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以恒定速度进行回旋运动;以及转换机构,其设于该回旋构件与所述凹槽之间,用于将该回旋构件的回旋运动转换为该凹槽的直线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构件以恒定速度进行回旋运动,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摆动构件,其构成为一端部连结于所述回旋构件,能够在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处绕与通过所述回旋构件的回旋中心的第一轴大致平行的第二轴摆动;以及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的一端部连结于该摆动构件的另一端部,该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凹槽,所述摆动构件构成为能够以如下方式移动:所述摆动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距离同所述摆动构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距离的比率随着所述回旋构件的回旋而时刻变化。
如上述那样,通过以摆动构件的一端部与轴之间的距离同摆动构件的另一端部与轴之间的距离的比率随着回旋构件的回旋而时刻变化的方式移动,能够使凹槽从前进向后退反转的情况的加速度比凹槽从后退向前进反转的情况的加速度大。而且,通过与摆动构件一边相对于轴移动一边绕轴摆动的运动联动而推拉连结构件,能够将回旋构件的回旋运动转换为凹槽的直线往复运动而使凹槽往复运动。即,本发明不会像以往那样使用伺服马达等驱动源进行回旋构件的回旋控制,而是如上述那样,在机械上实现将回旋构件的回旋运动转换为凹槽的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机构,从而能够设为使回旋构件以恒定速度回旋的结构。由此,不仅不需要高价的伺服马达作为驱动源,而且能够不需要用于回旋控制的驱动器、控制器,除此之外,还能够不需要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另外,由于是机械结构,因此在产生了故障时,容易进行故障的原因调查、现场的修理应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昕芙旎雅有限公司,未经昕芙旎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