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演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9459.4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6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旺林;李建忠;白斌;高建荣;孙远实;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张德斌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演 方法 系统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演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该反演方法包括:利用基于Fatti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获取目标区尖脉冲化的纵波阻抗反射率反演结果;基于所述纵波阻抗反射率反演结果,确定非零反射率的垂向位置向量;基于所述非零反射率的垂向位置向量,构建分界面约束矩阵;以构建的分界面约束矩阵作为约束进行基于Russell近似的最小二乘反演获取流体因子反演结果、剪切模量反演结果和密度反演结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常规的基于Russell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能够获取高精度、高鲁棒性的流体因子和/或剪切模量和/或密度反演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探勘中地震资料流体识别领域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的流体因子和/或剪切模量和/或密度反演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叠前地震数据中包含了丰富的偏移距信息,利用叠前AVO反演可以获取多种弹性参数或弹性参数反射率,从而可以构建对流体因子更为敏感的弹性参数组合,从而实现基于数据的流体识别。Smith和Goodway提出利用加权叠加技术从叠前道集中获取纵波阻抗和横波阻抗反射率,进而实现流体预测;Goodway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利用拉梅参数和密度的组合进行流体识别;George等提出了流体因子角度和交会图角度的概念,通过对这两种角度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流体因子;Mark等提出了泊松阻抗的概念;Russell等在考虑多孔饱和流体岩石的前提下,基于Biot-Gassmann方程对饱和流体条件下的纵波速度方程进行了改写,提出了Gassmann流体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Aki-Richards近似进行重组,建立了关于Gassmann流体因子、剪切模量与密度反射率表达的Russell近似方程,进而可以通过叠前AVO反演的方式获取Gassmann流体因子。前人的研究表明,Gassmann流体因子相对其他弹性参数,对流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张锐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反演结果的块化效果,通过结合反射系数奇偶分解理论与信号的稀疏表示理论,实现了稀疏层反演,并将其扩展至叠前反演;稀疏层反演相比稀疏脉冲反演具有更明显的块化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岩性或流体分界面的识别精度。
通过将叠前AVA稀疏层反演和Russell近似方程相结合,期望获取具有块化效果的演结果,以提高流体识别的精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受限于流体因子对大入射角的敏感性以及稀疏层约束的负面影响,造成常规基于Russell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获取的流体因子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的流体因子和/或剪切模量和/或密度反演方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常规的基于Russell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能够获取高精度、高鲁棒性的流体因子和/或剪切模量和/或密度反演结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演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利用基于Fatti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获取目标区尖脉冲化的纵波阻抗反射率反演结果;
基于所述纵波阻抗反射率反演结果,确定非零反射率的垂向位置向量;
基于所述非零反射率的垂向位置向量,构建分界面约束矩阵;
以构建的分界面约束矩阵作为约束进行基于Russell近似的最小二乘反演获取流体因子反演结果、剪切模量反演结果和密度反演结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在上述反演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利用基于Fatti近似的叠前稀疏层反演获取目标区尖脉冲化的纵波阻抗反射率反演结果包括:
基于Fatti近似方程和角度子波褶积矩阵确定第一AVO正演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AVO正演矩阵并引入反射系数奇偶分解理论,构建关于弹性参数反射率对应的奇偶分量系数的第一地震数据拟合差项;
基于反射系数奇偶分解理论,构建关于弹性参数反射率对应的奇偶分量系数的稀疏层约束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