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2338.7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古励;许小凤;李健豪;李文;高猛;向华;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远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胡小龙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连续 运行 动态 生物反应器 | ||
1.一种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处理单元(10)和转筒式动态膜过滤单元(20);
所述生物处理单元(10)包括微生物处理池(11),所述微生物处理池(11)包括好氧处理池、缺氧处理池和厌氧处理池;
所述转筒式动态膜过滤单元(20)包括过滤池(21),所述过滤池(21)内设有转筒微网动态膜机构;
所述转筒动态膜机构包括过滤转筒(22),所述过滤转筒(22)的上方设有用于冲洗所述过滤转筒(22)并使形成于所述过滤转筒(22)上的动态生物膜(23)的厚度维持在设定厚度范围的反冲洗装置(24),所述过滤转筒(22)内设有用于收集被冲洗掉的所述动态生物过滤层的污泥收集槽(25);
所述过滤池(21)的底部设有位于所述过滤转筒(22)下方并使所述过滤池(21)的水位低于所述微生物处理池(11)内水位的出水口(26);
所述微生物处理池(11)与所述过滤转筒(22)之间设有用于使泥水混合液从所述微生物处理池(11)流入所述过滤转筒(22)的混合液管(30);所述污泥收集槽(25)上设有排泥总管(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转筒(22)上设有过滤介质,所述过滤介质采用不锈钢钢丝网或无纺布滤布,且所述过滤介质的过滤孔径为20-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总管(31)上设有三通连接管(32),所述三通连接管(32)上设有排泥管(33)和回泥管(34),所述回泥管(34)与所述微生物处理池(11)相连通,且所述排泥管(33)与所述回泥管(34)之间设有使污泥从所述排泥管(33)直接排出或使污泥经所述回泥管(34)回流到所述微生物处理池(11)内的排泥控制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泥管(33)上的排泥阀门(35);或,所述排泥管(33)与所述回泥管(34)上分别设有开闭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21)的底部设有反冲洗水口(27),所述反冲洗水口(27)与所述反冲洗装置(24)的进水口之间设有反冲洗水管(28),所述反冲洗水管(28)上设有反冲洗水泵(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转筒(22)包括过滤筒(221),所述过滤筒(221)的两端分别设有封板(222),其中一块所述封板(222)上设有与所述过滤筒(221)同轴的中心孔(223),所述中心孔(223)的内径小于所述过滤筒(221)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连续运行微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管(30)的一端与所述微生物处理池(11)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孔(223)伸入所述过滤转筒(22)内,所述混合液管(30)的溢流水位等于所述中心孔(223)的最低点高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远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远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23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