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电力相位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1433.5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4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建华;刘魁魁;李敬;李龙;徐攀登;高景普;王瑞晓;王章宇;刘雷;张建;李伟;吴雪梅;卢峰;林志超;程艳艳;叶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5/00 | 分类号: | G01R25/00;G01R23/1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软件 无线电 电力 相位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电的电力相位识别,利用无线通信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射频信号发送模块生成、调制、编码激励信号f1~f2并通过电流钳输入至被测线路或电能表,通过设计射频信号接收模块来接收经过被测线路或电能表的激励信号f1~f2,并通过对比、分析激励信号f1~f2的频谱特性来进行相位识别判断,实时记录、显示采集分析数据,给出相位识别结果。本方法设计电池供电方式,无需接入强电,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且无需停电检测,操作方式简单,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低压配电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电力相位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智能低压配电网发展迅速,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三相不平衡问题,分析可知,用电负荷的不均匀分配是导致低压配电网络三相不平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主要采用负荷相序平衡和负荷补偿法解决三相负载不平衡问题。无论采用哪种方案,其前提均是现场施工人员能准确判断出各相负荷分配情况,同时辨认出每根低压架空导线、电能表等所属相位。只有当明确当前线路或电能表所属真实相位后,才能进一步开展三相平衡治理工作。
相位识别方法已有相关研究,其中,人工实时调节方式属于现场操作人员在无任何方法、方案帮助下,人为的、盲目的调整线路或电能表所属相位,调整一次,才能查看一次,且需带电操作,时效性、安全性均为最差。
基于聚类算法和网络搜索的相位识别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先获取到营销档案数据,用电客户的电压曲线数据,此类数据为国网、南网数据库秘密信息,不会对外发布,此项步骤无实际操作意义。其数据处理过程需实时采集处理电能表电压、电流信息,进而进行模型比对,此步骤中需要求电能表处于供电状态,而对于低压配电网停电状态下,无法检测。此方法的实际工程应用有待验证。其检测单元的安装,需接强电,安全性差。
基于数据相关性的多表位表箱电能表相位识别方法,通过对比采集到的单相电能表电压与三相电压的相似度,根据最接近的电压确定单相电能表的隶属相位。此方法需实时采集三相、单相的电压,需在低压配电网供电状态下进行,而对于低压配电网停电状态下,无法检测。其检测单元的安装,需接强电,安全性差。
基于特征电流信号的户变关系识别方法,利用电阻投切装置在电网中产生特征码位的电流信号,进而完成户变识别,具备相位识别仪功能。但其所述电阻投切装置由220V整流电路、16V直流输入电路以及MOS切换电路组成,需要在低压配电网供电状态下才能完成,而对于低压配电网停电状态下,无法检测。其检测单元的安装,需接强电,安全性差。
基于AMI的智能电表相位识别、拓扑辨识及阻抗估计方法,通过智能电表测量出一系列的电压和功率数据,根据电压相关性原理识别变压器单相抽头与智能电表的相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创建智能电表之间的配对关系,自动生成配电系统拓扑和阻抗模型。其过程中需要在供电情况下定期读取电能表,甚至于变压器信息,并接入国网、南网内网(不对外开放),此步骤不具备操作条件,且在停电状态无法进行。
电压曲线相似度的电力相位识别技术,大多用来采集电力信息终端数据。通过对电压噪声信号抑制效果、电压曲线相似度测量的准确性进行测试。此方法需采集配电网实时电压,进而计算相似度,在停电状态无法进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电力相位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无线通信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射频信号发送模块、射频信号接收模块来实现相位识别功能,通过比对激励信号的频谱特性来进行相位识别判断,设计电池供电方式,无需接入强电,安全性高,无需停电检测,操作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