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生产用的双面可均匀润湿并兼具污水收集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8350.0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9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秀森 |
主分类号: | D06B1/02 | 分类号: | D06B1/02;D06B23/2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生产 双面 均匀 润湿 兼具 污水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生产用的双面可均匀润湿并兼具污水收集的装置,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润湿装置在润湿时,润湿头固定,方向不便,致使喷出的润湿水均匀度始终有偏差,润湿度高的地方始终高,润湿度低的位置始终低,造成了润湿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润湿产生的污水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能将纺织布污染的问题,包括支撑板;左右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支撑板的前端棱边之间和后端棱边之间固定安装有振动机构;左右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中部竖向横穿有纺织布。本发明中由于润湿机构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垂直转动安装有端板,从而迫使润湿机构能够通过齿轮带动随之进行往复翻转的动作,以便于能够更加均匀的进行润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纺织生产用的双面可均匀润湿并兼具污水收集的装置。
背景技术
湿度条件与纺织工艺紧密相关,纺织工业生产使用的是纤维原料,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它们的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如回潮率、强力、伸长度、柔软性和导电性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棉纤维,在相对湿度为60%-70%时,纤维的强力臂干燥状态可提高50%左右,这是因为吸湿后的棉纤维,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对位移,所以纤维的伸长度随着相对湿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样,由纤维原料纺织而成的半成品纺织品,在进行后续加工之前,其湿度也比较重要,会影响后续各道工序的生产情况,直接影响成品的产量和质量。
现有的润湿装置多如专利申请书中CN201911253050.X中一种基于纺织生产用纺织布两面湿润装置,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润湿装置,在经过长时间的送布动作时,纺织布易发生偏移,从而产生褶皱,致使润湿效果不佳,而且易在褶皱处沾染毛发杂质,此外,润湿水的回收机构易使得下方的纺织布沾染到杂质,而湿润的杂质将难以清理的问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上端纵向安装有上送布辊;所述箱体的内部下单纵向安装有下送布辊。本发明中由于两个相对的回收机构分别通过前端和后端的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滑动安装在箱体的内腔中,可将上方润湿产生的多余水进行收集,避免水中掺杂杂质粘附在下方的干布上,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杆调节回收机构的位置,以便于适应距离。
现有的润湿装置在润湿时,润湿头固定,方向不便,致使喷出的润湿水均匀度始终有偏差,润湿度高的地方始终高,润湿度低的位置始终低,造成了润湿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润湿产生的污水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能将纺织布污染。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纺织生产用的双面可均匀润湿并兼具污水收集的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生产用的双面可均匀润湿并兼具污水收集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润湿装置在润湿时,润湿头固定,方向不便,致使喷出的润湿水均匀度始终有偏差,润湿度高的地方始终高,润湿度低的位置始终低,造成了润湿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润湿产生的污水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能将纺织布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纺织生产用的双面可均匀润湿并兼具污水收集的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纺织生产用的双面可均匀润湿并兼具污水收集的装置,包括支撑板;左右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支撑板的前端棱边之间和后端棱边之间固定安装有振动机构;左右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中部竖向横穿有纺织布;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侧壁的前端和后端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纵向的卡放机构,两个不同支撑板上的对应位置的卡放机构之间滑动安装有污水收集盒;所述污水收集盒上方的两个支撑板之间滑动安装有横向的润湿机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中部之间和后端中部之间均垂直滑动插接有凹状的翻转驱动机构,其翻转驱动机构的内端与支撑板内侧壁的中部固定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秀森,未经李秀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