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6672.1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8 | 分类号: | E04G9/08;E04B1/6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缝 两侧 建筑 构件 施工 用支模 模具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及工作方法,包括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一模板组件,第二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二模板组件,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设有多个能够同步工作的距离调节机构,距离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本发明的支模模具拆装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高层及超高层结构已然成为现代建筑业的主流,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结构中应用极为普遍,高层建筑多栋单元中间设置变形缝变得非常多见。变形缝(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间距一般为100~500mm,当遇到变形缝同一位置两侧同时存在剪力墙、梁、柱时,变形缝内两边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在结构施工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
发明人发现,由于变形缝部位施工操作空间狭小,不具备现有常规支模方法施工条件,也无法使用双侧滑模连续施工。如采用挤塑聚苯板夹芯工艺,固定较困难,容易位移,钢筋保护层垫块放置容易发生位移,导致浇筑成型的墙体保护层厚度不易控制,降低了墙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墙体的截面也尺寸不易控制,浇注完成后期处理困难;单面支模板体系加固同样困难,轴线位移和胀模概率大;如采用木模板施工方法,施工时工人无法进入变形缝间进行模板安装拆除作业,两侧剪力墙施工后模板只能废弃在变形缝内,无法拆除,将约束结构自身的变形性能,进而将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能。
因此,常规施工方法尚未解决变形缝同一位置两侧同时存在剪力墙、梁、柱部位处的变形缝两侧模板安装、拆卸困难、变形缝尺寸不易控制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安装拆卸方便,变形缝尺寸容易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包括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一模板组件,第二支撑框架安装有第二模板组件,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设有多个能够同步工作的距离调节机构,距离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丝杠,丝杠两端与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的丝杠座转动连接,丝杠连接有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第一丝座和第二丝座所在的丝杠部分旋向相反,第一丝座与第一拉板一端铰接,第一拉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框架铰接,第二丝座与第二拉板一端铰接,第二拉板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框架铰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相邻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通过套筒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相邻距离调节机构中,其中一个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与第一套筒连接,第一套筒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第二套筒与另一个距离调节机构的丝杠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均包括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内层模板和外层模板能够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底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设置高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及第二支撑框架一侧端面设有拼接插头,另一侧端面设有与所述拼接插头相匹配的拼接插孔,相邻的第一支撑框架或第二支撑框架能够通过拼接插头和拼接插孔拼接连接,并利用加强件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6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窦道检测装置
- 下一篇:积煤清理装置、给煤机以及给煤机落煤口防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