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外附加型磁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4794.7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附加 磁化 装置 | ||
一种利用永磁磁组在管外加磁的方式,将管内流体磁化的组合装置。其结构主体为双层半圆形壳体,内部置有瓦形磁柱及新月型磁反射柱,可以利用瓦形磁柱同极相对的安装方式及磁反射柱的磁反射作用来加强磁感应强度。实际应用时可将本装置正反对置安装于管壁外,并将装配卡扣相互搭扣便可完成安装。不需要对管道进行破坏改造,安装及拆卸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永磁流体磁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不需要电源,利用永磁磁组在管外加磁的方式,将管内流体磁化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磁化处理后的流体物质其物理性质会产生变化,如磁化介质以水为例,氢氧夹角会由104°31′减少到约103°,使水分子半径变小,且能打散细化大型水分子团,成为个位数小分子团,一般称为小分子水或纳米水,增加了水分子的极性及活性,可增加其对盐类溶解度、增加对固体浸润角、增加导电率、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水的活性、改变水中溶解物质的结晶形态等现象,有效防止水垢的形成,工业上可应用于锅炉、热交换器及管道的防垢,如磁化介质为燃油、燃气则可细化油分子、气分子,使燃烧更完全,达到省油节能的效果。
目前工业上流体磁化装置,主要是磁化管,而磁化管的安装方式需要工段停工,需要将原有管道截取一段换装成磁化管,管道原有的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都会改变,也可能造成施工意外及管道泄露的问题。
目前能做到管外加磁不破坏管道设备的只有电磁设备,而且多年前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与大庆油、玉门、胜利等油田以及武钢、济钢。但是因为电磁设备投资较大,维护不易,消耗能源,所以只能在大型企业大型管道应用。对于中小型企业以及较小的管道,很需要一种可以从管外安装的永磁设备。
但是一般磁铁的磁力线在穿透可导磁材料的时候,只有少部分垂直于导磁材料而且磁力较强的磁力线才可以穿透,其他大部分磁力线会延导磁材料传导造成磁力线回路封闭,即所谓的磁屏蔽现象。
另外,磁铁遇高温容易退磁,磁化管的设计在工作介质流经磁化管时,磁组容易受热退磁。磁化器如装于管外则便于磁组散热,更适用于高温液体管道。
本发明在设计方面,其技术一为:采用了最先进的稀土磁材甚至加入了稀土金属镝、钴以加强其抗高温的能力。其技术二为:将其磁块同极相对,适度减小两块磁块同极相对的距离,以减少其间磁通面积使磁力线挤压,增加单位面积磁力线的数量,达到增加磁感应强度的效果。其技术三为:应用磁反射之原理,在外侧安装磁反射材料,可有效加强中央部份之磁感应强度。其技术四为:将磁组中瓦形磁柱之间距适度倾斜形成一定夹角,开口方向向内,使更多的磁力线可以经由夹角开口方向射入管内,增加此一方向的磁感应强度。其技术五为:整个设计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半圆弧形结构组成,且结构两端互为阴阳搭扣设计,可便于在磁性及非磁性管道外安装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磁化管安装及使用上的缺点,研发一种磁场强度更强,磁力线方向垂直于管壁可以穿透管壁,使管内流体产生磁化效应的永磁设备。而且结构制造简单,不需要耗能,可以直接在管道外部安装,完全不影响工段正常的操作及参数。
本发明管道外附加型磁化器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结构包括双层半圆形壳体、瓦形磁柱、磁反射柱腔体、新月型磁反射柱、装配卡扣、扇形盖板;其特征在于:双层壳体之间设置两个分离扇形腔体,腔体内紧密配置两片瓦形磁柱;双层半圆形壳体内外两层主体是同心圆,外层较厚,可作为本发明的主结构,内层较薄,以便于磁力穿透;壳体外层中央及一端有半椭圆形向外凸起的腔体,腔体内紧密配置新月形磁反射柱;壳体另一端为半椭圆片状结构,其弧形与向外凸起的腔体外形一致。
本发明的双层半圆形壳体及扇形盖板的材质为非磁性材料,新月形磁反射柱材料为镀锌硅钢。瓦形磁柱为钕铁硼等强磁材料,其加磁面为两侧矩形平面区域,一面为N极另一面为S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