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房及基站用48V直流供电的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4049.2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5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丁会;朱建斌;杨英;严峰;王建波;赵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澄观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徐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房 基站 48 直流 供电 制冷系统 制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房及基站用48V直流供电的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室内外机为48V直流风机,相变储能空调储存的冷量通过其48V直流风机把冷量传递给室内降温;当有市电且室外温度低时,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室内外机运行提供足够冷量,机房空调不运行,室外温度高时,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室内外机无法提供足够冷量,机房空调运行,与热管背板空调共同运行提供机房所需冷量;在应急供电模式下,当室内温度高于55℃或45℃时,且室外温度低于50℃或40℃时,控制所述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制冷,当室外温度高于50℃或40℃时,控制开启所述相变储能空调进行制冷;满足停电应急制冷的要求,将机房温度控制在55℃甚至45℃以下,且能够应急制冷4小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温度调节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房及基站用48V直流供电的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机房的增长速度远超过预期,机房设备的能耗和环境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占有的能耗比重相当大。在5G组网过程中,机房(宏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G机房、基站一旦断电:
1)空调、照明等设备采用380V/220V交流电直接供电的设备,首先断电;
2)基站传输设备及主设备(BBU、AAU)利用蓄电池储存的电能,通过UPS应急供电:
一般情况下,UPS应急供电时间为15分钟-4小时;采用48V直流供电;并采用一次下电、二次下电方式进行下电管理。
在5G组网过程中,机房(宏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机房一旦断电,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若传输设备停电,将影响传输环网,导致大部分区域基站传输中断,造成更严重的通信故障。
机房(基站)断电时,首先会停止给空调供电,仅仅给机房的传输及主设备(服务器、BBU、AAU)提供48V的应急供电,此时,机房中由于空调制冷设备停止工作,会导致机房室内温度急剧上升,一旦超过极限温度上限(一般最高为55℃),就会导致机房内的传输设备及主设备(服务器、BBU、AAU)宕机,导致通信大面积中断。
因此,是否能在机房断电情况下,在只有48V直流供电的情况下,解决机房内传输设备及主设备的应急制冷,已经成为了5G通信推广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瓶颈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房及基站用48V直流供电的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只有48V直流UPS供电时仍然能够使用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和相变储能空调的应急制冷;在机房有市电供应时,可以与机房风冷空调联动,实现机柜级冷却和节能,将机房(基站)温度控制在28℃甚至25℃以下,并减少机房空调开关机次数,减少压缩机开停次数,减少了空调的使用时间和频繁开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房及基站用48V直流供电的制冷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风冷热管背板空调、相变储能空调、供电模块以及主控模块;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室内外的温度;
所述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室内外机均为48V直流风机;
所述相变储能空调储存的冷量,通过其48V直流风机把冷量传递给室内降温;
所述供电模块将市电转换为48V直流电为制冷系统提供正常供电;当市电停电后切换为使用UPS为制冷系统提供应急48V直流供电;
所述主控模块根据采集的室内外温度,在正常供电模式下,当室内温度高于第一阈值t1℃时,且室外温度不高于(t1-5)℃时,控制所述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制冷,当室外温度高于(t1-5)℃时,控制开启所述相变储能空调或机房空调进行制冷;在应急供电模式下,当室内温度高于第二阈值t2℃时,且室外温度不高于(t2-5)℃时,控制所述风冷热管背板空调制冷,当室外温度高于(t2-5)℃时,控制开启所述相变储能空调进行制冷;t2t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澄观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澄观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