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雾处理冷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31151.7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8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常大红;于磊;黄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隆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F7/18;F28D2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冷却 装置 | ||
一种酸雾处理冷却装置,所述底隔板设置于壳体的内底面;散流器与进风管连通;顶隔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顶面;第一酸雾管设置于对流换热腔处;喷淋主管设置于顶隔板的底端外侧;喷淋泵设置于喷淋主管上;喷淋支管设置于第一酸雾管的外侧;喷头设置于喷淋支管的底端;吊杆设置于喷淋支管的顶端一侧;第二酸雾管设置于冷冻水腔内;酸雾汇流管设置于冷冻水腔的内顶端;酸雾排出管的底端与第二酸雾管的一侧顶端连通;排风管设置于冷冻水腔内;扰流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实现与壳体实现固定,扰流桨叶设置于旋转轴的底端。本发明装置结构紧凑,对酸雾进行多级换热,冷却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雾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酸雾处理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酸洗线是在钢铁冶金领域冷轧生产之前起着关键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借助于机械和化学的作用,把从热连轧厂来的带钢钢卷表面氧化铁皮及污垢去掉,得到表面清洁的带钢。酸洗线在酸洗的过程中酸溶液伴随着蒸发作用,酸溶液蒸发形成酸雾,通过酸雾排除管道进行统一排除收集,酸雾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后才可排放至大气中。对酸雾进行净化的过程需要进行中和、冷却等步骤,保证酸雾中不存在有有害物质且排放气体处于中性状态。酸雾进行净化过程中,酸雾与碱溶液进行混合中和后,工艺伴随着产生大量的热量,形成温度较高的热空气,对于热空气需要进行降温处理,便需要使用酸雾处理的冷却装置。现有的冷却装置结构中,一般采用将中和后的酸雾通过管道通入换热器结构内,通过酸雾与冷冻水进行水域换热的工艺,此种工艺中,冷冻水的流通性较差且与酸雾管道的接触面积较小,直接导致换热效率较低,对酸雾的冷却处理速率低,冷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雾处理冷却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酸雾处理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底隔板、进风管、散流器、顶隔板、第一酸雾管、喷淋主管、喷淋泵、喷淋支管、喷头、吊杆、第二酸雾管、酸雾汇流管、酸雾排出管、排风管、扰流电机、旋转轴和扰流桨叶;
所述壳体为柱状中空结构;所述底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所述底隔板的底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酸雾腔,所述壳体的一端底侧设有酸雾入口管,所述酸雾入口管与所述酸雾腔的一侧连通;所述进风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端一侧,所述进风管贯穿所述酸雾腔并伸入所述底隔板的中心顶面,所述散流器设置于所述底隔板的顶面,所述散流器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顶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顶面,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所述底隔板的顶端与所述顶隔板的底端形成对流换热腔,所述对流换热腔的一侧底端设有排液管;所述顶隔板的顶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冷冻水腔,所述冷冻水腔的一侧底端设有冷冻水进管,所述冷冻水腔的一侧顶端设有冷冻水出管;
所述第一酸雾管设置于所述对流换热腔处,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一酸雾管周向设置于所述对流换热腔内,所述第一酸雾管的底端贯穿所述底隔板并与所述酸雾腔贯通设置,所述第一酸雾管的顶端贯穿所述顶隔板并伸入所述冷冻水腔内;每个所述第一酸雾的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一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与所述第一酸雾管呈同向设置;
所述喷淋主管设置于所述顶隔板的底端外侧,每个所述喷淋主管设置于一个对应所述第一酸雾管的一侧,所述喷淋主管的顶端贯穿所述顶隔板并与所述冷冻水腔贯通设置;所述喷淋泵设置于所述喷淋主管上;所述喷淋支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酸雾管的外侧,所述喷淋主管与所述喷淋支管呈连通设置;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喷淋支管的底端;所述吊杆设置于所述喷淋支管的顶端一侧,所述吊杆的底端与所述喷淋支管固定,所述吊杆的顶端与所述顶隔板的底面固定;
所述第二酸雾管设置于所述冷冻水腔内,每个所述第二酸雾管的底端与每个对应所述第一酸雾管的顶端贯通设置;所述酸雾汇流管设置于所述冷冻水腔的内顶端,每个第二酸雾管的顶端与所述酸雾汇流管呈贯通设置;所述酸雾排出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酸雾管的一侧顶端连通,所述酸雾排出管的顶端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排风管设置于冷冻水腔内,呈两侧对称设置,每侧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对流换热腔连通,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隆防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隆防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11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