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老化耐腐蚀SMC片状模塑料及其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4265.0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6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吉圣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6 | 分类号: | B29C70/46;B29C33/04;B29C33/44;C08L63/10;C08K13/04;C08K7/14;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洪波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化 腐蚀 smc 片状 塑料 及其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老化耐腐蚀SMC片状模塑料及其成型装置,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环氧乙烯基酯树脂70~120份,抗氧剂2~4份,增韧剂8~12份,低轮廓剂15~30份,增稠剂1~5份,15~25mm无碱无捻玻璃纤维30~50份,脱模剂8~12份,固化剂1~4份,色浆5~10份,分散剂2~2.5份,活性氧化镁0.5~1.5份;其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下模内均设有梯形的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模臂上转动连接设有L形传动杆,上推板上方设有横梁。本发明使用乙烯基酯树脂、抗氧剂、增韧剂提高了耐腐蚀性及耐老化性能,加装了冷却装置,提高加工效率,且采用上下侧同时脱模技术,避免了单侧脱模时不易取出的弊端,使推块与顶杆结合,避免了推杆脱模时容易顶坏所加工的制品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SMC片状模塑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耐老化耐腐蚀SMC片状模塑料及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SMC是片状模塑料。SMC主要原料由SMC专用纱、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及各种助剂组成。SMC具有优越的电气性能,质轻及工程设计容易、灵活等优点,其机械性能可以与部分金属材料相媲美,因而广泛应用于运输车辆、建筑、电子、电气等行业中。
目前SMC片状模塑料多采用不饱和树脂制成,其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易老化,韧性、耐冲击性较差,且耐腐蚀性能亦不佳。同时现有技术中的SMC成型装置的顶出机构均为从模具的单侧顶出,例如:申请号CN200620160369.X片状模塑料用快速成型模具,所示中的从上模一侧,或者从下模一侧脱模,在制品固化开模时单从一侧顶出非常容易由于真空的效果,使模具吸附在另一侧未设顶出机构的模具上,从而造成制品不方便取出,使生产效率下降,况且现有技术中的顶出机构为在模具一侧设置数量较多的顶杆组成,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这种设计的缺点在于:由于模具中缺少冷却装置,刚固化的制品由于在还未达到足够的硬度,多个细小的顶杆极易在模具上留下顶痕,从而影响制品的加工质量,且数量过多的顶杆在制造时加工难度大,加热熔融的SMC极易进入顶杆内部,轻者造成模具卡涩,重者甚至造成顶杆崩断损坏模具的后果。
因此,亟待研究一种耐老化、耐腐蚀、力学性能好的SMC片状模塑料,以及加工效果好、制品冷却速度快、脱模机构更加合理的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密度低、力学性能好、耐腐蚀、韧性好的SMC片状模塑料及其成型装置,其成型装置可快速冷却加工制品,加工效果好,脱模更方便合理,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老化耐腐蚀SMC片状模塑料: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环氧乙烯基酯树脂70~120份;抗氧剂2~4份;增韧剂8~12份;低轮廓剂15~30份;增稠剂1~5份;15~25mm无碱无捻玻璃纤维30~50份;脱模剂8~12份;固化剂1~4份;色浆5~10份;分散剂2~2.5份;活性氧化镁0.5~1.5份,其制备方法如下:
a、将环氧乙烯基酯树脂材料、增韧剂升温至75℃,在300-50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均匀;
b、加入抗氧剂、增稠剂、活性氧化镁等其他助剂,持续搅拌均匀,保持温度在±2℃范围内;
c、搅拌均匀后的树脂转移至SMC机组的两个储槽中;
d、在上下聚乙烯薄膜上均匀涂覆树脂糊,连续将无碱无捻玻璃纤维均匀铺洒在两层树脂糊之间,通过成型装置使两层树脂糊挤压成SMC片材,卷收成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吉圣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吉圣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4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