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外传感器辅助的双坐标系转换导航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0327.0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9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高伟;刘超;姜奇;王国臣;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外传 辅助 坐标系 转换 导航 算法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外传感器辅助的双坐标系转换导航算法,该方法首先针对极区惯导工作方式进行研究,采用逆坐标系方法,为航行器在高纬度地区提供角速度和加速度信息,而在低纬度区域下依然采用传统指北坐标系工作模式,并借助外界传感器辅助减小载体运行过程中,两个工作模式相互转化会导致原理性误差。本发明专利可用于舰船极区导航,解决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附近不能工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捷联惯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外传感器辅助的双坐标系转换导航算法。
背景技术
2017年5月8日,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的创新水平并完善海洋科技的创新体系,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并指出为了应对极区环境的变化,必须深入对极区进行全方位的开展研究,开展极地相关设备的开发和关键技术的公关,可以为极地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转暖,北极冰层的覆盖面积逐渐减少,2007年,美国宇航局卫星显示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有史以来第一次同时完全畅通,随后的几年高纬度地区附近的欧美等国纷纷尝试了北极航道,北极航道大大地缩短美洲、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距离,节约了40%左右的航程,由此可见北极航道拥有巨大的商业意义与战略潜力。
导航系统的设计通常要求其在极区环境下仍然具备自主性、可靠性和高精度等优点。北冰洋地区水域,多数山脉会被白雪覆盖,特征提取相对困难,路标定位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极区环境恶劣气温较低,奥米加信号受高纬度地区极冠吸收现象影响,建设基站相对困难,信号难以接收,无线电定位也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在极区附近,由于高纬度地区电离层闪烁频繁,太阳黑子和磁暴会带来高强电磁干扰,星体辨识度很差,因此以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星敏感器为代表的天文导航手段极区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地磁磁极与运载体距离较近,罗经天向轴与地磁轴接近重合,作用于水平的分量相对较少,极区的极光和磁暴频发,严重时可使罗经的误差达到几十度,罗经在高纬度地区变得极易受干扰,寻北时间会极大地延长,罗经寻北也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惯导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的外部信息,也不向外辐射任何能量的自主导航系统。从原理上来讲不受地域上的限制,这也使得惯性导航系统成为火箭、飞机和船舶等航行器的必备导航工具,由于极区地球位置的特殊性,经线在近极点地区快速汇集成一点导致方位收敛速度过快方位跟踪电机施矩动态误差增大,无法很好地跟踪真实北向,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System,SINS)中,导航计算机中的数学平台在计算指北坐标系相对地球坐标系的角速度时,如果运载体跨越极点,也会产生计算溢出现象,从根本上来讲,目前基于指北方位编排的平台式惯导系统和捷联式惯导系统,在极区无法适用的原因本质上是寻北的困难。从惯性测量原理上来看,惯性器件测量不受地域限制,人为设置的指北基准和指北坐标系使得惯性导航系统不能适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外传感器辅助的双坐标系转换导航算法,该方法首先针对极区惯导工作方式进行研究,采用逆坐标系方法,为航行器在高纬度地区提供角速度和加速度信息,而在低纬度区域下依然采用传统指北坐标系工作模式,借助外界传感器辅助减小转换后工作模式的初始误差。本发明专利可用于舰船极区导航,避免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附近不能工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外传感器辅助的双坐标系转换导航算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外传感器辅助的双坐标系转换导航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逆地球坐标系,给出逆坐标系捷联惯导系统的工作机理,为航行器在高纬度地区提供角速度和加速度信息,以实现极区惯性导航。在低纬度区域下依然采用传统指北坐标系工作模式;
步骤二:建立基于圆球地球的误差模型,根据逆坐标系和指北坐标系的误差特性,建立误差预测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0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