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锚杆料仓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10036.1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柳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B65G43/08;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王淑梅 |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锚杆料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杆料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多个锚杆围设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多个锚杆与第二支撑板及第一支撑板形成容纳腔,驱动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驱动组件能够与多个锚杆相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多个锚杆运动,通过将驱动组件内置于容纳腔内,从而使得驱动组件不会因恶劣的工况条件而发生损坏,起到了防护的作用,确保驱动组件进行可靠地传动,进而能够保证锚杆料仓设备的正常运转,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将驱动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能够节省空间,提高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锚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锚杆料仓。
背景技术
井下工况条件十分恶劣,自然条件差、环境潮湿、粉尘大、设备震动大、施工空间狭小等都给井下施工带来很多困难,而且井下作业设备还有煤安防爆等特殊要求,因此井下作业的工法及设备设计使用都极为困难。传统打锚杆工人必须实地操作,需要站在掘锚机上,裸漏的顶板下,未散尽的粉尘环境中,粉尘、淋水、掉顶等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不但工作强度大甚至还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在无人打锚杆、送锚杆、自动锚杆料仓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相关技术中在为智能连锚机自动提供锚杆时,由于工况条件恶劣而经常造成智能连锚系统运行异常,进而无法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锚杆料仓。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锚杆料仓,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锚杆,锚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锚杆围设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多个锚杆与第二支撑板及第一支撑板形成容纳腔,驱动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驱动组件能够与多个锚杆相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多个锚杆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锚杆料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多个锚杆和驱动组件,其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和多个锚杆围设成容纳腔,驱动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且驱动组件与多个锚杆连接,并能够驱动多个锚杆运动,通过将驱动组件内置于容纳腔内,从而使得驱动组件不会因恶劣的工况条件而发生损坏,即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多个锚杆为驱动组件起到了防护的作用,确保驱动组件进行可靠地传动,进而能够保证锚杆料仓设备的正常运转,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将驱动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能够节省空间,提高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驱动多个锚杆进行运动,从而在进行锚固作业时,能够自动提供锚杆,无需人工实地操作,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因人工实地操作而危害工人的生命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锚杆料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有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以及多个锚杆连接,传动组件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多个锚杆运动。
在该设计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组件,其中,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以及多个锚杆相连接,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组件运动,传动组件带动多个锚杆转动,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能够实现锚杆转动角度的控制,进而实现为锚固作业自动提供锚杆,提升锚固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带动传动,实现多个锚杆的自动转动,避免采用直驱的方式驱动具有一定负载状态的锚杆,进而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0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