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8007.1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1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诗强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M5/44;A61M5/165;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科 智能 输血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包括动脉供血器(1)、静脉回血器(2)、血液抗凝装置(3)以及温控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供血器(1)包括动脉穿刺针(11)、第一动脉输血管(12)、三通管(15)、第二动脉输血管(16)、皮瓣动脉吻合针(17),动脉穿刺针(11)通过第一动脉输血管(12)与三通管(15)的第一端口连接,三通管(15)皮瓣的第二口通过第二动脉输血管(16)与皮瓣动脉吻合针(17)连接,血液抗凝装置(3)设有抗凝生理盐水,其输出端(47)与三通管(15)的第三端口连接,静脉回血器(2)包括静脉穿刺针(21)、第一静脉输血管(22)、精密蠕动泵(24)、蠕动泵管(25)、第二静脉输血管(26)、过滤器(27)、第三静脉输血管(28)、皮瓣静脉吻合针(29),蠕动泵管(25)安装在精密蠕动泵(24)上,静脉穿刺针(21)穿过第一静脉输血管(22)与蠕动泵管(25)的一端连接,蠕动泵管(2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静脉输血管(26)与过滤器(27)的输出端(47)连接,过滤器(27)的输入端(46)穿过第三静脉输血管(28)连接皮瓣静脉吻合针(29),温控系统(4)设置在第二动脉输血管(16)和第二静脉输血管(2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瓣动脉吻合针(17)和皮瓣静脉吻合针(29)的外管壁上设有紧固结构,紧固结构由沿针尖方向排列的若干倒刺(17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4)包括循环水泵(41)、输水管(42)、加热管(43)和恒温水箱(44),加热管(43)的输入端(46)和输出端(47)分别设置在导管(32)的两端,动脉供血器(1)的第二动脉输血管(16)和静脉回血器(2)的第二静脉输血管(26)分别穿过加热管(43),恒温水箱(44)设有(44)输出端(47)的恒温水箱(44)通过输水管(42)与循环水泵(41)连接,然后连接到加热管(43)的输入端(46)的输出端(47)与恒温水箱(44)的输入端(46)连接,加热管(43)为空心圆筒形设计,筒体两端设有并列布置的密封接头(45)这两个通孔的直径分别适用于第二动脉输血管(16)和第二静脉输血管(26)加热管(43)的输入端(46)和输出端(47)分别设置在圆柱形管侧的上端和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供血器(1)中的第一动脉输血管(1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供血器(1)的三通管(15)设有过滤动脉血的滤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瓣动脉吻合针(17)和皮瓣静脉吻合针(29)的紧固结构的两端与吻合针壁形成轴肩(172)动脉供血器(1)还包括第一弹性套(18),静脉回血器(2)还包括第二弹性套(30),第一弹性套(18)夹持皮瓣动脉吻合针(17)紧固结构两端轴肩(172)之间的动脉血管,皮瓣动脉吻合针(17)和皮瓣静脉吻合针(29)的外管壁上设有一段紧固结构,该紧固结构由沿针尖方向排布的若干个倒刺(173)构成,第二弹性套(30)夹持两端之间的静脉血管轴肩(172)的固定结构皮瓣静脉吻合针(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科用智能输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瓣动脉吻合针(17)和皮瓣静脉吻合针(29)尖端外壁有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诗强,未经张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80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