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0920.7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2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谭智勇;曹俊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022 | 分类号: | H01S5/022;H01S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钱文斌;黄志达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赫兹 量子 级联 激光器 耦合 输出 结构 及其 封装 方法 | ||
1.一种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包括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的焦点位于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的前端面(11)内,用以收集和准直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并形成第一准平行光束(6);所述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位于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后端面(12)内,用以收集和准直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并形成第二准平行光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的焦点与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的前端面(11)的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的焦点与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的后端面(12)的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封装在热沉(2)上,所述热沉(2)、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和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安装在导热样品架(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为单面金属波导结构或半绝缘表面等离子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的工作频率范围覆盖1.2~5.2T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的直径焦距比和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的直径焦距比均在0.5~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和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的反射角度均为90度,反射面均为镀金反射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沉(2)为表面镀金纯铜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样品架(5)为表面镀金纯铜材料。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耦合输出结构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通过封装在热沉(2)上;
(2)将热沉(2)安装于导热样品架(5)上;
(3)确定所述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和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的直径、焦点高度和焦距参数,采用固定材料将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和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分别封装于导热样品架(5)上,使得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的前端面(11)中心的高度与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焦点的高度相同,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的后端面(12)中心的高度与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焦点的高度相同;
(4)在固定材料凝固前,采用显微镜标线对准的方法将所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1)的前端面(11)中心和后端面(12)的中心分别与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的光轴中心线和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的光轴中心线对齐,确保前端面(11)的中心与第一离轴抛物面反射镜(3)的焦点重合,后端面(12)中心与第二离轴抛物面反射镜(4)的焦点重合,并将上述对准过程保持至固定材料凝固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9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