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金属片防拱隔热板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8259.0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1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梁珍贵;刘墩亮;陈雨伟;朱俊;叶盼;江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3/263;E06B1/32;E04B2/96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陈君名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金属片 隔热 板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金属片防拱隔热板材,包括第一金属型材和第二金属型材,第一金属型材和第二金属型材之间通过隔热条连接,第一金属型材、第二金属型材和隔热条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金属片,复合金属片包括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内金属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外金属层的热膨胀系数,复合金属片的一端与第一金属型材或第二金属型材连接。利用复合金属片内外层金属膨胀系数的差异,当一侧金属型材过热时,复合金属片向所述外金属层一侧弯曲并与另一侧金属型材接触,从而传递热量、减少温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影响常规辊压工艺、不降低抗剪强度的条件下,起到防拱防变形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围护结构防拱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金属片防拱隔热板材。
背景技术
常规按照行业规范,门、窗、幕墙等外围护结构的三明治样式框架型材是一层或两层金属型材和隔热材料(比如聚酰胺材质等)机械咬合而成,要求很高的抗剪强度,保证其不分离。中间的隔热板材能阻挡热量的流动,使得两侧的金属型材温度有明显差异,从而起到节能作用。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较为极端的自然条件(夏天太阳暴晒或者冬天室外低温)和空调系统导致室内外温差很大时,隔热板材两侧的金属型材的伸缩量不一样,而常规的啮合力很大,会导致门窗幕墙的型材变形弯曲(向内或者向室外),从而引起门窗开启关闭运行功能的不良,甚至玻璃破碎等安全事故。
现有技术中,解决温差过大导致型材变形的方法通常有:弱化板材强度、减薄隔热条、将隔热板材设计成可滑动的组件形式等,这些方法通常都会导致抗剪能力变弱,从而在安装或运送中造成型材变形或滑动,影响加工生产效率。
此外,也有意图通过控制咬合程度(比如减少金属型材与隔热条之间的压合力或压合深度等)来减少内外侧型材变形差异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实际工艺控制的难题,对工人或设备的要求过高,因此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内外侧金属型材因温差过大而变形起拱的复合金属片防拱隔热板材。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金属片防拱隔热板材,包括第一金属型材和第二金属型材,所述第一金属型材和第二金属型材之间连接有隔热条,所述第一金属型材、第二金属型材和隔热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金属片,所述复合金属片包括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所述内金属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外金属层的热膨胀系数,所述复合金属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型材或第二金属型材连接,当所述复合金属片受热时,所述复合金属片向所述外金属层一侧弯曲并与所述第二金属型材或第一金属型材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该隔热板材的所述复合金属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型材上,所述固定件覆盖在所述第一金属型材表面,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复合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复合金属片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该隔热板材的所述复合金属片包括至少一层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覆盖于所述外金属层的外侧,所述导热层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该隔热板材的所述固定件和导热层均由高导热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该隔热板材的所述固定件和导热层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在一实施例中,该隔热板材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复数个复合金属片,所述复数个复合金属片沿所述空腔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在一实施例中,该隔热板材的所述复数个复合金属片同向或交错反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8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