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状茎组织培养育苗通用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6640.3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张华通;黄剑雄;林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山县三连阳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3138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状茎 组织培养 育苗 通用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状茎组织培养育苗的培养基,以MS植物组织培养基为基础,将其中KH2PO4的含量改为360~380mg/L,MgSO4.7H2O的含量改为160~180mg/L,其余成分不变,并添加6‑卞氨基腺嘌呤3.0~5.0mg/L、2.4‑二氯苯氧乙酸0.1~0.3mg/L、吲哚乙酸0.05~0.15mg/L、L‑半胱氨酸4.0~6.0mg/L、核黄素3.0~5.0mg/L、抗坏血酸8.0~12.0mg/L、蔗糖25~35g/L。该培养基在组织培养工厂化根状茎育苗的任何阶段都适用,且实现了3~5倍的高增殖倍数,外植体诱导率、成苗率、生根率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都在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根状茎植物组织培养育苗通用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茎类植物(如: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 Hua、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 L.、姜Zingiber officinale、小黄姜DioscoreaZingiberensisC.H.Wright、淮山Dioscoreaoppositifolia L.)普遍开花而不结种,或结种很少,很难发芽。因而很难采用种子进行规模化种苗生产。目前,除马铃薯外,其它绝大部分品种,也无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种苗的大量繁殖。根茎分生繁殖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繁殖方法,但这一繁殖方法由于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有根茎材料,而且这一方法培育的种苗容易退化,且因病毒感染,严重影响种苗后续的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另外,根茎分生繁殖采用的根茎由于切割时留下的伤口,极容易引起腐烂和地下害虫的咬食,从而严重影响其成苗率。因而,优质种苗规模化生产成为这类植物的共同难题。
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 Hua)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始载于《名医别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用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黄精也是国家卫健委批准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黄精具有很高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新药生产的原料以及化工领域等,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野生黄精的生长繁育缓慢,成活率低,故野生资源稀缺,近些年野生黄精遭到了过度的人工采挖,其生长环境也遭到破坏,乱引乱种等问题,导致其野生优质资源日益减少。近些年黄精因长期的追求产量,人为盲目挖采过度、人工种植不规范,导致野生黄精面临种源稀少,品质逐年下降。优良种质资源的短缺已成为黄精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黄精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育种与规范化栽培尤为迫切与重要,是解决黄精产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多花黄精组培工厂化育苗还没有人开展成功过,主要是多花黄精形态结构比较特殊,加上多花黄精有休眠的生物学特性,要想像大部分植物组织培养采用芽增殖方式,不断扩大其芽的数量,难度很大。急需开发出黄精的人工培育育苗方法以及其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状茎组织培养育苗通用的培养基。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培养基在根状茎植物组织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培养基在根状茎植物外植体诱导分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培养基在根状茎植物继代增殖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六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培养基在根状茎植物生根成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山县三连阳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阳山县三连阳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