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泄洪区域水下桩承台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3900.1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蒋雪城;潘忠炜;朱荣珅;邹坤;牛百川;任海亮;王碗;孙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2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泄洪 区域 水下 桩承台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泄洪区域水下桩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河道泄洪区域的排涝要求计算施工构件的强度;2.测量定位并安装钢管桩(2);3.在钢管桩上施工型钢(3);4.在型钢上定位安装枕梁(10);5.在枕梁上铺设平台(11);6.测量定位并安装若干根钢板桩(5),钢板桩位于钢管桩内侧,形成单元承台围堰;7.在双排围堰内部区域施工水下工程桩;8.施工承台(13)和水上结构,完成一个承台围堰单元;9.重复步骤1‑8至施工完泄洪河道范围(1)内所有承台围堰单元。本发明能采用钢管桩平台内接拉森钢板桩止水围堰,在保证河道泄洪通航的同时,能确保平台施工作业的稳定性和水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泄洪结构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泄洪区域水下桩承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变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雨水、洪涝增多,相应的河道泄洪区域工程也存在施工难度增加、风险性提高等问题。传统的河道泄洪结构大多采用土石坝围堰、钢板桩围堰等,拦河水域占用面积大,阻水面积百分比大,壅水水位较高,河道泄洪存在极大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浮吊、钢便桥等施工的河道泄洪结构,但施工花费昂贵,不利于造价控制,不适合普及应用,同时还存在施工难度高、效率低等问题。另外,现有技术的河道泄洪区域工程大多为一体式结构,耗材较高,且无法重复利用,在跨越中小型河流的工程中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泄洪区域水下桩承台的施工方法,能采用钢管桩平台内接拉森钢板桩止水围堰,在保证河道泄洪通航的同时,能确保平台施工作业的稳定性和水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在特殊的中小型泄洪河道流域工程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跨越中小型泄洪河流结构施工问题,具有安全、经济、可靠等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河道泄洪区域水下桩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河道泄洪区域的排涝要求计算施工构件的强度;
步骤2:测量定位并安装钢管桩;
步骤3:在钢管桩上施工型钢;
步骤4:在型钢上定位并安装枕梁;
步骤5:在枕梁上铺设平台;
步骤6:测量定位并安装若干根钢板桩,钢板桩位于钢管桩的内侧,形成单元承台围堰;
步骤7:在双排围堰的内部区域施工水下工程桩;
步骤8:在水下工程桩上施工承台,通过平台施工水上结构,完成一个独立的承台围堰单元的施工;
步骤9:重复步骤1至步骤8,直至完成泄洪河道范围内所有承台围堰单元的施工。
所述的步骤2还包括:
步骤2.1:根据总平面图上的轴线和坐标点,在泄洪河道范围上定一条钢管桩基准线,并通过钢管桩基准线定位钢管桩的安装位置;
步骤2.2:将若干根钢管桩准确施工在已定位的安装位置。
所述的步骤3还包括:
步骤3.1:在钢管桩的顶部切割型钢槽,使型钢的端部能匹配安装在钢管桩的型钢槽内;
步骤3.2:将型钢吊装至钢管桩顶部的型钢槽处并固定,使型钢水平架设在相邻两根钢管桩的顶部;
步骤3.3:型钢与钢管桩的连接处通过牛腿板固定。
所述的型钢槽的宽度与型钢的宽度相匹配,型钢槽的深度小于型钢的高度。
所述的若干根枕梁通过L形的铁片间隔定位在型钢上并通过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3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功能木门综合加工中心
- 下一篇:一种皮试注射机构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