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异性全尾砂最优浓密方式确定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3740.0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1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谭卓;朱志根;陶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E21F1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聂午阳 |
地址: | 410019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异性 全尾砂 最优 浓密 方式 确定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差异性全尾砂最优浓密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异性全尾砂最优浓密方式确定方法利用差异性全尾砂最优浓密方式确定系统实现,所述差异性全尾砂最优浓密方式确定系统包括浓密装置(1)、局部流态化造浆装置(2)、在线监测及能耗分析系统(7)、风水联动造浆系统(23)、底流收集装置(3)和搅拌装置(4);
所述局部流态化造浆装置(2)包括底部锥形结构(21)、喷嘴组件(22),所述喷嘴组件(22)贯穿设置于所述底部锥形结构(21)侧壁,且另一端与所述风水联动造浆系统(23)联通;
所述浓密装置(1)包括存储浓密仓(11)、入料井混合装置(12)、取样口(13)和球阀(14),所述存储浓密仓(11)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底部锥形结构(21)上方,所述存储浓密仓(11)为分段组装式,为透明有机玻璃,每隔400-600mm为一分段;所述入料井混合装置(12)安装于所述存储浓密仓(11)的顶部,所述取样口(13)设于所述存储浓密仓(11)的侧壁,所述球阀(14)安装于所述取样口(13)上,所述搅拌装置(4)的顶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最底部的所述存储浓密仓(11)固定;
所述底流收集装置(3)用于收集所述局部流态化造浆装置(2)排出的浓密砂浆,所述在线监测及能耗分析系统(7)分别与所述风水联动造浆系统(23)和搅拌装置(4)电连接;
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驱动轴(42)、支撑板(43)、球轴承(44)、耙架杆(45)、扰动块(46);所述驱动电机(41)与所述驱动轴(4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42)通过所述球轴承(44)安装于所述支撑板(43)上,所述耙架杆(45)固定于所述驱动轴(42)上,所述驱动轴(42)与所述耙架杆(45)之间的夹角为30°-60°,所述扰动块固定于所述耙架杆(45)上;
所述差异性全尾砂最优浓密方式确定系统还包括尾砂供给系统(5)和絮凝剂供给系统(6)、机架(8);
所述尾砂供给系统(5)包括第一混合筒(51)、第一搅拌器(52)和第一泵(53);第一搅拌器(52)安装于所述第一混合筒(51)顶部,所述第一泵(53)两端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混合筒(51)内部和所述入料井混合装置(12)连通;
所述絮凝剂供给系统(6)包括第二混合筒(61)、第二搅拌器(62)和第二泵(63);第二搅拌器(62)安装于所述第二混合筒(61)顶部,所述第二泵(63)两端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混合筒(61)内部和所述入料井混合装置(12)连通;
所述差异性全尾砂最优浓密方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不同矿山的全尾砂,首先组装深锥浓密系统,将所述机架(8)和所述底部锥形结构(21)、一段所述存储浓密仓(11)通过螺栓组合在一起,所述搅拌装置(4)顶部利用螺栓固定于所述存储浓密仓(11)的上端面,所述入料井混合装置(12)安装于所述存储浓密仓(11)上端面,入料进行动态浓密;
步骤二、研究全尾砂在深锥浓密方式下的单位重量全尾砂浓密效率、能耗、底流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和溢流水澄清度;
在进行模拟深锥浓密造浆时,所述风水联动造浆系统(23)的管路及阀门均无需开启;
通过配备一定质量浓度的全尾砂,加入尾砂搅拌桶中,在所述第一混合筒(51)中进行均匀搅拌;制备一定浓度的絮凝剂,加入所述第二混合筒(61)中,进行均匀搅拌;同时开启所述第一搅拌器(52)和所述第二搅拌器(62),所述第一搅拌器(52)和所述第二搅拌器(62)均采用蠕动泵,将尾砂和絮凝剂泵入所述入料井混合装置(12)中,尾砂和絮凝剂经过充分的混合,在所述浓密装置(1)中进行沉降,待絮凝沉降泥层高度超过所述耙架杆(45)时,开启所述驱动电机(41),使沉降尾砂在浓密装置中均匀动态浓密;
步骤三、根据所选的全尾砂,组装立式砂仓系统进行浓密,将所述搅拌装置(4)从所述浓密装置(1)中取出,同时根据不同的高径比,装配安装所述浓密装置(1);
步骤四、采取步骤一的入料方式,研究单位重量全尾砂在砂仓浓密方式下的浓密效率、能耗、底流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和溢流水澄清度;
步骤五、对比分析单位重量全尾砂在深锥和砂仓两种浓密方式下的浓密效率、单位能耗、底流变化情况和溢流水澄清度等指标,确定最适合全尾砂的浓密方式;
步骤六、若所选方式为砂仓浓密造浆,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泥层高度下,风水联动造浆系统的压力及流量调节与控制参数范围,寻找最优匹配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37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