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配电网架空电缆的带电自动融冰系统和融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890.4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9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谭艳军;李波;朱思国;黄清军;朱远;毛新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何湘玲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配电网 架空电缆 带电 自动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网架空电缆的带电自动融冰系统和融冰方法,该系统包括:自动融冰投入装置,连接于自动融冰投入装置的输出侧的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用于缠绕在待融冰的配电网架空电缆上,且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的末端短接。该方法包括:监测获取配电网架空电缆上的覆冰厚度、温度、湿度和风速值,根据覆冰厚度、温度、湿度以及风速值判断覆冰是否会消融;若覆冰厚度达到警戒值且覆冰不会消融时,控制融冰自动投入装置向缠绕在待融冰的配电网架空电缆上的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输出电压电流,开始融冰。本发明可实现自动融冰的投切,融冰时无需架空电缆停电,可实现带电融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融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配电网架空电缆的带电自动融冰系统和融冰方法。
背景技术
雨雪冰冻灾害频发对电网均可产生破坏。配电网线路由于点多面广,所处微地形微气象区域多,更容易发生冰灾,可能导致大面积倒杆断线,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近年来,为提高绝缘能力、防止人身触电,配电网大部分由原来的架空裸导线改造成架空电缆。架空电缆的融冰问题成为一个新挑战。
目前,研究者对架空裸导线的电流融冰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对架空电缆的融冰尚未开展研究。架空电缆由于有绝缘层防护,散热较差,发热更大,载流量比裸导线小。架空电缆如采用电流融冰,电流太小达不到所需发热量从而不能融化电缆外表面的覆冰,电流太大又影响绝缘层的性能。
因此,现有的电流融冰技术无法适用于架空电缆。亟需针对配电网架空电缆开展新的融冰技术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网架空电缆的带电自动融冰系统和融冰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电流融冰技术无法直接用于架空电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配电网架空电缆的带电自动融冰系统,包括:自动融冰投入装置,连接于自动融冰投入装置的输出侧的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用于缠绕在待融冰的配电网架空电缆上,且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的末端短接。
作为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系统还包括:融冰自动控制装置以及覆冰/气象监测装置,融冰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自动融冰投入装置以及覆冰/气象监测装置连接;
覆冰/气象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获取架空电缆上的覆冰厚度、温度、湿度以及风速值并发送至融冰自动控制装置;
融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接收覆冰厚度、温度、湿度以及风速值,并判断覆冰厚度是否达到警戒值,以及根据覆冰厚度、温度、湿度以及风速值判断覆冰是否会消融;若覆冰厚度达到警戒值且覆冰不会消融时,控制融冰自动投入装置开始融冰。
覆冰/气象监测装置,还用于在融冰过程中,继续监测配电网架空电缆上的覆冰厚度并发送至融冰自动控制装置;
融冰自动控制装置,还用于通过监测判断配电网架空电缆上的覆冰掉落后,通过融冰自动控制装置控制融冰自动投入装置停止向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输出,将融冰电源与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断开,结束融冰。
系统还包括:输出电压可调的融冰电源,融冰电源与自动融冰投入装置连接以为融冰输出提供电源。
融冰自动控制装置还与融冰电源相连以在控制融冰自动投入装置开始融冰时开启融冰电源,并在结束融冰后关闭融冰电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用于配电网架空电缆的带电自动融冰系统对配电网架空电缆进行融冰的融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覆冰/气象监测装置监测获取配电网架空电缆上的覆冰厚度、温度、湿度和风速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