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力式双向错时反洗的自清洗滤器及其过滤反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744.1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1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龚涛;于少晖;刘晓锋;成慰;张宜华;胡智华;武永前;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九江七所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54 | 分类号: | B01D29/54;B01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332007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力 双向 错时 清洗 滤器 及其 过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力式双向错时反洗的自清洗滤器及其过滤反洗方法,滤器包括:内部形成有流通空腔的罐体;流通空腔底部设有驱动减速机构,且驱动减速机构与油液进口位置对应,油液进入的动力带动驱动减速机构转动;固定组件固定于流通空腔内,其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两圈交错布置、且上下对应布置的滤芯安装孔;固定组件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连接有两圈过滤元件;驱动减速机构输出端驱动吸污组件端部、且吸污组件通过转动于固定组件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有与其同步运转、且与内圈或外圈滤芯安装孔连通或阻隔的吸嘴;实现在过滤元件过滤的同时,始终有两个过滤元件与顶部和底部吸嘴连通,在与外部压差的作用下形成双向错时反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系统油液过滤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力式双向错时反洗的自清洗滤器及其过滤反洗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自清洗功能的滤器能够实现本体清洗,重新恢复滤芯的油流通道。随着船舶机舱向无人化值守方向发展,具有自清洗功能的滤器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流体介质中去。油液系统中自清洗滤器主要有压缩空气式自清洗滤器和转臂式液体自清洗滤器。压缩空气式自清洗滤器易带入藻类和淤泥,且清洗不均匀,结构复杂,潜在的故障点和泄漏点较多,可靠性和维修性较差,实际应用效果不佳。转臂式液体自清洗滤器由于滤芯较高,整个滤芯上反洗流速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清污不彻底,且需要对每一根滤芯下端口进行对准式反冲洗,整体结构复杂。
目前舰艇和民用船舶的主推进装置和发电机大都采用柴油机,其润滑系统由于滑油受热氧化分解、机件摩擦以及外部侵入等原因会持续出现大量污染物,需要通过专用滑油滤器将这些污染物滤除,避免下游零部件出现磨损甚至卡死现象。柴油机辅件的空间布局较紧凑,滤器一般以机带方式配置,普通滑油滤器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和高纳污容量的要求,普通反冲洗滑油滤器需要提供外部能量(如电能、压缩空气等)再配以电控设备才能实现反洗功能,但会带来设备体积和重量增加、故障点增多、维护保养困难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需外部能量驱动,可以在线反冲洗的自清洗滤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力式双向错时反洗的自清洗滤器,解决现有技术中自清洗滤清器存在的结构复杂,需要提供外部动力才能够实现反洗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力式双向错时反洗的自清洗滤器,包括:
罐体,罐体内部形成有流通空腔,流通空腔侧壁上开设有油液进口和油液出口,且其顶部形成敞口,通过上盖罩设封闭,其底部形成有排污口;
驱动减速机构,流通空腔底部设有驱动减速机构,且驱动减速机构与油液进口位置对应,油液进入的动力带动驱动减速机构转动;
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两端分别固定于流通空腔顶部和中部,且将流通空腔沿竖直方向分割成相互连通的位于顶部的第一腔室、形成在固定组件内部的第二腔室及位于底部的第三腔室;固定组件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两圈交错布置、且上下对应布置的滤芯安装孔;固定组件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连接有两圈过滤元件;每一个过滤元件分别对应插入上下对应的一对滤芯安装孔内;
吸污组件,驱动减速机构输出端驱动吸污组件端部、且吸污组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固定组件内,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与其同步运转、且与内圈或外圈滤芯安装孔连通或阻隔的吸嘴;随顶部和底部吸嘴同步运转,实现在过滤元件过滤的同时,始终有两个与顶部和底部吸嘴连通的内圈或外圈过滤元件,在与外部压差的作用下形成双向错时反洗,反洗后的液体经吸污组件中部至排污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九江七所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九江七所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