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阔手术操作空间的椎板拉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8233.8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俞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叶利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阔 手术 操作 空间 拉钩 | ||
本发明公开开阔手术操作空间的椎板拉钩;包括倒齿撬臂、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手持拉钩板;倒齿撬臂及第二连接板向前下方倾斜;倒齿撬臂后上端与第一连接板前端连接,第一连接板后端与第二连接板前下端连接;第二连接板后上端与手持拉钩板前端固定连接;倒齿撬臂成型为瓦片状结构,其前端面向后凹陷形成弧面。有益效果:倒齿撬臂的弧面凹陷及末端双倒齿钩设计可分散肌群紧张形成的应力,其置于椎板侧方时,第一连接板有视窗口,可探针显露定位横突,第一连接板上方与第二连接板前方能构成更大手术视野和空间,使得倒齿撬臂前外侧手术操作空间向后上方进一步延展而更为开阔,使得临床椎弓根钉置钉速度和准确度以及横突间植骨效率都能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开阔手术操作空间的椎板拉钩。
背景技术
椎板拉钩,顾名思义,是脊柱手术中一种牵开椎板后外侧肌群软组织、显露椎板以减压固定融合的拉钩构件。临床上脊柱外科经典的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常需要强力有效地牵开脊柱后外侧椎旁肌群,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甚至横突,以利于椎弓根置钉及或横突间植骨。
椎板倒齿拉钩是牵开椎旁肌群,显露上关节突处椎弓根钉置钉点的最佳器械。传统椎板拉钩1000一般均呈L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朝前下方倾斜设置的椎板主体10及向后连接于相应椎板主体10后上端的拉钩板20,其椎板主体10与其拉钩板20之间呈直角,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其常受限于脊柱后外侧肌群的紧张度,显露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有限,让临床实际椎弓根钉的内倾位方向置钉出现困难,同时对采取显露横突定位椎弓根置钉方法以及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也会因为视野和操作空间的问题出现困难。
因此,现有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开阔手术操作空间的椎板拉钩。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阔手术操作空间的椎板拉钩,包括倒齿撬臂、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手持拉钩板;
其中,所述倒齿撬臂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为向前下方倾斜设置;所述倒齿撬臂后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前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后上端与所述手持拉钩板前端固定连接;
所述倒齿撬臂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呈钝角,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呈直角,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手持拉钩板之间均呈锐角。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的,所述倒齿撬臂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为L2;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为L3;
所述L1=1.5cm-2.5cm;所述L2=1.5cm-2.5cm;所述L3=2.5cm-4.5cm。
优选的,所述倒齿撬臂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R1;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R2;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手持拉钩板之间的夹角为R3;
所述R1=95度;所述R2=90度;所述R3=85度。
优选的,所述倒齿撬臂成型为瓦片状结构,其前端面向后凹陷形成弧面,以开阔前侧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
优选的,所述倒齿撬臂前下端中部沿其长度向下并列设有两尖状工作齿;两所述尖状工作齿端部均向前弯折设有倒齿钩。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面中部开设有视窗口。
优选的,所述手持拉钩板后端向上并向前弯折形成有一拉钩部;所述拉钩部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拉孔。
优选的,还包括一用以对椎弓根钉植入方向进行定位的定位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8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