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85382.9 | 申请日: | 202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3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宗彩;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宗彩 |
| 主分类号: | A63B23/04 | 分类号: | A63B2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彩云 |
| 地址: | 261500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骨科 下肢 康复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打开电机,经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带传动,使转动轴和多组转动辊带动传动带运行,通过转动多组旋钮调节多组可调节支架的高度,使病人站立于传动带的顶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病人的腋下,使病人在传动带的顶端进行简单的运动,并且通过设置座椅,方便病人在较累时进行休息,从而降低病人的消费支出,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转动轴、多组转动辊、传动带、多组可调节支架、多组连接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握把、第二握把、液压泵、液压伸缩杆、座椅、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骨科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专门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以及治疗这一系统的伤病,现有的康复方法,一般通过专业的医护人员,一对一的进行康复训练,但是专业的医护人员的雇佣费用较高,病人的康复时间较长,导致病人的消费支出较高,因此需要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开液压泵,调节座椅的位置,通过打开电机,经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带传动,使转动轴和多组转动辊带动传动带运行,通过转动多组旋钮调节多组可调节支架的高度,通过反向转动多组旋钮对多组可调节支架进行紧固,使病人站立于传动带的顶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病人的腋下,使病人在传动带的顶端进行简单的运动,并且通过设置座椅,方便病人在较累时进行休息,从而降低病人的消费支出,提高设备的实用性的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转动轴、多组转动辊、传动带、多组可调节支架、多组连接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握把、第二握把、液压泵、液压伸缩杆、座椅、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带,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底端均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转动轴和多组转动辊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的前端和第二固定板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套装于转动轴和多组转动辊的表面,多组可调节支架的底端均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多组可调节支架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多组旋钮,多组连接杆的侧端分别与多组可调节支架的侧端相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多组可调节支架的顶端相连接,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的底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相连接,液压泵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并且液压泵的顶端设置有输出端,液压伸缩杆的底端与液压泵的输出端相连接,座椅的底端与液压伸缩杆的顶端相连接,电机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并且电机的前端设置有输出端,第一传动轴的后端与传动带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传动轴的后端与转动轴的前端相连接,并且传动带套装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表面。
本发明的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柱、连接板、第二支撑柱、固定环、连接绳和挂钩,第一支撑柱的底端通过连接板与底座的顶端相连接,第二支撑柱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柱的顶端相连接,固定环的侧端与第二支撑柱的右端相连接,挂钩的顶端通过连接绳与固定环的底端相连接,并且连接绳具有一定的弹性。
本发明的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和警报器,传感器的左端与第二支撑柱的右端相连接,警报器的侧端与第一支撑柱的侧端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后端与第二支撑杆的前端相连接,并且控制面板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屏和多组控制按键,控制面板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面板内部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液压泵、电机、传感器和警报器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中医骨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的底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宗彩,未经郭宗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53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槽车卸液后罐内余气回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双向功率变换器、电路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