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种通信光缆扭弯试验夹持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4246.8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铠盛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何星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种 通信 光缆 试验 夹持 工装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特种通信光缆扭弯试验夹持工装,涉及通信光缆扭弯试验领域,包括两个转盘、设在两个转盘之间的连接杆、与两个连接杆转动连接的夹持螺杆、连接在两个连接杆之间的滑轨和与夹持螺杆螺纹连接的两个夹持件;转盘用于与做重复摆动运动的转动轴同轴连接;连接杆垂直于转盘;夹持螺杆垂直于连接杆,夹持螺杆上设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段和两个光滑段,两个螺纹段位于夹持螺杆上的中间部位上,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夹持件连接,两个光滑段分别与两个连接杆连接;夹持件与滑轨滑动连接,两个夹持件具有将特种通信电缆夹紧的状态。本申请提高了特种通信电缆在进行扭弯试验时被夹持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光缆扭弯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特种通信光缆扭弯试验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通信光缆是由若干根(芯)光纤(一般从几芯到几千芯)构成的缆心和外护层所组成。而特种通信光缆是指在特定波长上使用的通信光缆,目前特种通信光缆发展迅速,其能够适应不同场合的数据的传输。
特种通信光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抗弯特性影响着特种通信光缆的成型质量,因此在特种通信光缆制作完成后,需要对特种通信光缆进行部分取样做扭弯试验。
目前,在特种通信光缆的扭弯试验中,常用的是线材弯曲试验机,但目前使用的线材弯曲试验机在对光缆进行试验时,特种通信电缆易在弯曲试验机上脱落,进而影响特种通信电缆的扭弯试验。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特种通信电缆在进行扭弯试验时被夹持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特种通信光缆扭弯试验夹持工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特种通信光缆扭弯试验夹持工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特种通信光缆扭弯试验夹持工装,包括两个转盘、设在两个转盘之间的连接杆、与两个连接杆转动连接的夹持螺杆、连接在两个连接杆之间的滑轨和与夹持螺杆螺纹连接的两个夹持件;
所述转盘用于与做重复摆动运动的转动轴同轴连接;
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转盘;
所述夹持螺杆垂直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夹持螺杆上设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段和两个光滑段,两个螺纹段位于夹持螺杆上的中间部位上,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夹持件连接,两个光滑段分别与两个连接杆连接;
所述夹持件与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件具有将特种通信电缆夹紧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特种通信电缆穿设在两个夹持件之间,然后工作人员旋拧夹持螺杆,由于夹持螺杆上设有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且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夹持件连接,从而在工作人员旋拧夹持螺杆时,能够使两个夹持件相向移动,从而利用两个夹持件对特种通信电缆进行夹紧,降低了对特种通信电缆扭弯试验时特种通信电缆脱落的风险,进而便于试验仪器持续对特种通信电缆进行扭弯试验。
优选的,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滑轨分别位于夹持螺杆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滑轨,从而增加夹持件在滑轨上的稳定性,便于夹持螺杆对两个夹持件施加力,提高两个夹持件对特种通信电缆夹持的稳定性,降低了对特种通信电缆扭弯试验时特种通信电缆脱落的风险,便于对特种通信电缆进行扭弯试验。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上设有夹持凹槽;
所述夹持件通过夹持凹槽对特种通信电缆进行夹持。
通过在夹持件上开设夹持凹槽,从而在两个夹持件对特种通信电缆进行夹持时,减小了两个夹持件对特种通信电缆的挤压变形,降低了因对特种通信电缆夹持导致的形变对扭弯试验数据的影响,也使得特种通信电缆不易在两个夹持件上滑落,提高了该工装对特种通信电缆夹持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锁紧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铠盛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铠盛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4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塑料生产断条报警装置
- 下一篇:LED显示屏底壳装配设备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