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3492.1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8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振奎;苏戈;杨姣龙;骆常璐;彭成;孙明道;张凯;史峰涛;王彦杰;宋跃龙;聂跃林;王燕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78 | 分类号: | H01H33/78;H01H33/76;H01H33/7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露娟 |
地址: | 467019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断路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化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筒体和两端的盖板;动端组件,安装在其中一个盖板上,动端组件包括动弧触头;静端组件,包括静触座、静弧触头和排气筒,静弧触头固定在静触座内侧,排气筒固定在静触座背向动弧触头的一侧,排气筒与另一盖板之间具有设定的间距;排气筒内壁上凸设有沿排气筒轴向布置的多个阻气部。阻气部对热气流形成阻碍,使热气流在排气筒内形成涡流,便于散热,同时阻气部增大了热传导面积以及热气流通过的路径,可有效降低热气流温度。阻气部还延长了热气流在排气筒内的停留时间,分解的六氟化硫可以在排气筒内重新生成,使排出气体仍然是绝缘性能比较好的六氟化硫,因此可以减小排气筒与盖板之间的间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断路器。
背景技术
GIS电网设备中,断路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具备正常条件下持续承载、关合和开断额定电流的能力。断路器通常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静端组件和动端组件,动端组件包括动弧触头、喷口和压气缸,静端组件包括静触座、静弧触头和排气筒,静弧触头固定在静触座的内侧,排气筒固定在静触座的背向动弧触头的一侧,为了保证绝缘性能,在壳体内充装有一定压力的六氟化硫气体。使用时,在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分离的瞬间,动、静弧触头之间产生电弧,断口间的六氟化硫气体会在电弧高温下分解为SF4、SOF4等气体,导致绝缘能力降低;同时在动侧压气缸的压缩下,从喷口部吹出的大量新鲜SF6气体,将断口间分解后的热气体吹至排气筒进而排出到壳体内;在此过程中,六氟化硫的分解物会再度合成为绝缘性能较好的SF6气体。
上述壳体是由筒体和固定在筒体两端的盖板组成,动端组件安装在其中一个盖板上,排气筒与另一个盖板相对设置,由于排气筒是开断电弧后重要的尾部排气通道,为防止开断后的热气流直接吹至壳体,造成烧蚀、放电等事故的发生,设计时,将排气筒和盖板之间留有较大的距离,无形中增长了断路器壳体的长度,增大了气室容积,这不但与目前主流需求的小型化设计思想背道而驰,而且导致材料成本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六氟化硫气体的使用量,加大了污染环境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气筒和盖板之间的间距比较大而导致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比较大、不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同时也导致材料成本较高、六氟化硫用气量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小型化断路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化断路器,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筒体和固定在筒体两端的盖板;
动端组件,位于壳体内且安装在其中一个盖板上,动端组件包括动弧触头;
静端组件,位于壳体内,静端组件包括静触座、静弧触头和排气筒,静弧触头固定在静触座的内侧,排气筒固定在静触座的背向动弧触头的一侧,排气筒与另一个盖板之间具有设定的间距;
排气筒的内壁上凸设有沿排气筒轴向布置的多个阻气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排气筒的内壁上凸设有沿排气筒轴向布置的多个阻气部,这样就可以通过阻气部对热气流形成阻碍,使热气流在排气筒内形成涡流,便于热气流的散热,同时凸设的多个阻气部还增大了热传导面积,增加了热气流通过的路径,可以有效降低热气流的温度。另外,多个阻气部延长了热气流在排气筒内的停留时间,使被高温电弧分解的六氟化硫气体可以在排气筒内重新结合生成,从而使排出排气筒的气体仍然是绝缘性能比较好的六氟化硫气体,保证了壳体内的绝缘性能。
综合以上好处,由于从排气筒排出的气体经过较好的降温,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排气筒与盖板之间的间距就可以设定的小一些,这样就可以减小断路器壳体的长度,减小气室容积,进而不但能够实现断路器的小型化,而且材料成本也可以降低,同时也可以减少六氟化硫气体的使用量,减小污染环境的可能。
进一步的,为了使阻气效果更好,多个阻气部沿排气筒的轴向连续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