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网络通讯工程的高通讯速率的中继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4954.3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6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选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星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08 | 分类号: | H04Q1/08;H04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网络通讯 工程 通讯 速率 中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网络通讯工程的高通讯速率的中继器,包括外壳、机座、风扇电机、扇叶叶片、防尘过滤网、进风管、固定块以及吸湿板,外壳前端面设置有插口,外壳上端面设置有盖板,盖板下侧设置有便于高效运作机构,外壳内部固定有中继器主体,盖板下端面固定有机座,机座下端面设置有风扇电机,风扇电机右端面设置有扇叶叶片,外壳左端面内部设置有进风管,进风管内部黏贴有固定块,固定块内部卡装有吸湿板,进风管左端面设置有防尘过滤网,该设计解决了现有的中继器使用过程中无法有效散热,同时缺乏防尘防水装置,导致中继器工作效率低易损坏的问题,本发明结构合理,便于中继器的散热防水和高效的运作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网络通讯工程的高通讯速率的中继器,属于中继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继器是连接网络线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中继器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由于存在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错误。中继器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完成物理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一般情况下,中继器的两端连接的是相同的媒体,但有的中继器也可以完成不同媒体的转接工作。从理论上讲中继器的使用是无限的,网络也因此可以无限延长。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标准中都对信号的延迟范围作了具体的规定,中继器只能在此规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工作,否则会引起网络故障。
现有的中继器为了减小设备的体积,往往缺乏散热装置,常常采用自然通风散热的方式进行燃热,散热效果不佳同时缺乏防尘防水装置,导致中继器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运作能力,并且容易损坏,现在急需一种用于网络通讯工程的高通讯速率的中继器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网络通讯工程的高通讯速率的中继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结构合理,便于中继器的散热防水和高效的运作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网络通讯工程的高通讯速率的中继器,包括外壳、盖板、便于高效运作机构、插口以及中继器主体,所述外壳前端面设置有插口,所述外壳上端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下侧设置有便于高效运作机构,所述外壳内部固定有中继器主体,所述便于高效运作机构包括机座、风扇电机、固定螺丝、扇叶叶片、出风管、防尘过滤网、进风管、固定块以及吸湿板,所述盖板下端面固定有机座,所述机座下端面安装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下端面设置有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右端面设置有扇叶叶片,所述外壳左端面内部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部黏贴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卡装有吸湿板,所述进风管左端面设置有防尘过滤网,所述外壳右端面内部设置有出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右端面设置有防尘过滤网,所述进风管、出风管和扇叶叶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吸湿板与卡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前后两端面对称设置有多组卡扣开关,所述盖板通过多组卡扣开关固定在外壳上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下端面黏贴有橡胶密封垫,所述防尘过滤网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防尘过滤网分别设置在进风管左端面和出风管右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叶片设置有三组,所述风扇电机右端面设置有转轴,三组所述扇叶叶片通过焊接固定在转轴外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下端面均匀开设有多组排水孔,多组所述排水孔内部均设置有单向渗透膜。
进一步地,外壳下端面设置有多组支撑座,且多组支撑座均匀设置在外壳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丝设置有两组,所述风扇电机通过两组固定螺丝安装在机座下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星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星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