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3516.5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6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智刚;崔光海;曹丙山;蔡泽帅;汪静;李京;徐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彭伶俐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物保护 建筑 用浮搁 基础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涉及建筑结构基础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预制在地面上侧的混凝土基础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层远离地面一侧的安装板,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混凝土基础层一侧的支撑柱;在所述安装板与混凝土基础层之间设置有对安装板进行固定的连接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基础均需要下挖一定深度,不能作为文物保护建筑中的结构基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
背景技术
文物保护建筑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建筑发展史上有一定价值并值得保护的建筑。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
现有技术中,一般结构基础除需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抗侧推力、以及冻土深度的要求,因此基础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埋置深度。此种做法在建筑物及构筑物中是非常合理的。但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设置的栈道工程中,由于遗址保护要求,栈道基础不能下挖,只能浮搁地面,而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基础均需要下挖一定深度,因此并不能作为文物保护建筑中的结构基础。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基础均需要下挖一定深度,不能作为文物保护建筑中的结构基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文物保护建筑用浮搁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在地面上侧的混凝土基础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层远离地面一侧的安装板,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混凝土基础层一侧的支撑柱;在所述安装板与混凝土基础层之间设置有对安装板进行固定的连接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筋、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筋上的螺栓;所述连接筋一端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内,连接筋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螺栓位于安装板远离混凝土基础层一侧的连接筋的杆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连接筋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段、以及垂直所述连接段的承力段,所述承力段位于连接段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内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板和混凝土基础层之间设置有抗剪力组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层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下侧开设有抗剪槽;所述抗剪力组件包括插接在所述抗剪槽内的抗剪键、以及浇筑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和安装板之间的固定层,所述固定层覆盖所述抗剪键,所述抗剪键靠近安装板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为混凝土层,且所述固定层的面积大于所述安装板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厚度为300-35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板和支撑柱之间固定有肋板;所述肋板在所述支撑柱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肋板垂直所述安装板,且所述肋板垂直所述支撑柱侧面。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设置的浮搁基础,通过在地面上侧浇筑混凝土基础层,在混凝土基础层上侧设置安装板和支撑柱,在文物保护建筑中,避免了下挖地面,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和抗剪力组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浮搁基础整体的抵抗弯矩、侧阻力以及抗剪力。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不用开挖及回填、施工方便、不破坏天然地面、可以根据需要整体搬迁、不破坏环境、尤其对文物保护场地来说更加适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3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保防爆型废旧电池分类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