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舱内无线供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3458.6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2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申维和;潘明健;郭心怡;张伯炜;刘箭言;薛志超;李霄;蒋海;王亨;武春飞;赵爱红;郑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无线 供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舱内无线供电装置,包括原级电能变换模块、原边谐振网络模块、副边谐振网络模块以及次级电能变换模块;原级电能变换模块将输入工频交流电变换为高频交流电,高频交流电在原边谐振网络模块中激发出高频交变磁场;副边谐振网络模块接收高频交变磁场,从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出同频电流,提供给次级电能变换模块;次级电能变换模块将高频交流电变换为负载需要的直流电压,提供给后级负载。本发明的装置基于电磁耦合原理实现,可实现飞行器内部电能无线供给,大幅度降低飞行器内部电线电缆的复杂程度,提升飞行器组装效率,有效降低飞行器非载荷设备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行器舱内无线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飞行器任务的多样化,对飞行器上电子设备提出了高性能、高可靠、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等方面的新要求。其中,飞行器非电量测量最具代表性。以临近空间飞行器测量为例,其特点如下:测量参数多、测点分布广、线缆连接杂、接插数量多。
要求的提升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如重量增加:接插件一个从十几克到几公斤,电缆网重量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固定金属件多且重;空间紧张:电缆主要分支粗、分支多,接插件个头大、数量多;安装不便:电缆网布线不易,不好固定,分支长度过长;以及易出故障:线挤压、挂断,接插件问题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器舱内无线供电装置,该装置基于电磁耦合原理实现,可实现飞行器内部电能无线供给,大幅度降低飞行器内部电线电缆的复杂程度,提升飞行器组装效率,有效降低飞行器非载荷设备质量,能够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稳定性等各项性能。该装置实现了导弹武器系统电气系统全面实现无缆化,模块化。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行器舱内无线供电装置,包括原级电能变换模块、原边谐振网络模块、副边谐振网络模块以及次级电能变换模块;
原级电能变换模块将输入工频交流电变换为高频交流电,高频交流电在原边谐振网络模块中激发出高频交变磁场;副边谐振网络模块接收高频交变磁场,从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出同频电流,提供给次级电能变换模块;次级电能变换模块将高频交流电变换为负载需要的直流电压,提供给后级负载。
原级电能变换模块中,输入工频交流市电经过EMC滤波、整流滤波、直流斩波及高频逆变变换为10~100kHz高频交流电。
原边谐振网络包括原边线圈及原边线圈的调谐电容,调谐电容补偿线圈的无功功率,原边线圈是高频交流电的载体,高频交流电在原边线圈周围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副边谐振网络模块包括原边线圈及其调谐电容,调谐电容补偿线圈的无功功率,副边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从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出同频电流,提供给次级电能变换模块。
次级电能变换模块将副边线圈感应到的高频交流电经高频整流滤波、直流斩波变换为负载需要的直流电压,提供给后级负载使用。
无线供电装置的输入电压为5VDC,电流不小于100mA,输出电压为3.3VDC,电流不小于40mA。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及磁场耦合原理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飞行器内部无线供电,打破了数十年来飞行器内部均使用有线电缆进行供电的局面;本发明采用小型化设计,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实现飞行器内部轻质稳定可靠的电能无线传输;本发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大大提升了无线供电模块在其他设备间使用的可能性,为后续全弹无线供电的拓展预留了极大的可能性。
(2)本发明引入磁场耦合原理实现弹上无线供电,大幅度提高了电能供给端与电能获取端的作用距离,改善了现有技术供给端与获取段必须接触才可供电的现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3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耳全自动贴L形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厨余垃圾脱水堆肥工艺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