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捕集方法及细胞毒性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604.6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9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赵俊伟;尚平平;华辰凤;赵阁;崔华鹏;谢复炜;刘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C12Q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云飞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燃烧 卷烟 烟气 气溶胶 方法 细胞 毒性 测试 | ||
本发明属于烟草毒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捕集方法及细胞毒性测试方法。本发明的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捕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抽吸加热不燃烧卷烟的过程中,采用剑桥滤片捕集烟气总粒相物,采用二甲基亚砜吸收穿过剑桥滤片的烟气气相物;捕集结束后,采用二甲基亚砜对剑桥滤片上捕集的烟气总粒相物进行萃取,萃取有烟气总粒相物的二甲基亚砜与步骤(1)中吸收有烟气气相物的二甲基亚砜共同构成了烟气气溶胶的捕集物。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卷烟体外毒性测试的烟气气溶剂的捕集方法,实现了对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全面捕集,为全面评价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毒性测试提供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毒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捕集方法及细胞毒性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卷烟具有“加热烟丝或烟草薄片而非燃烧”的特点,与传统卷烟相比,烟气气溶胶的发生方式不同,没有燃烧裂解过程,减少了烟草高温燃烧裂解产生的有害成分,使主流烟气化学成分释放量大大降低;与电子烟相比,能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烟草特征感受。基于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有害成分的释放量较低并且具有烟草特征感受的优点,其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卷烟。当前,加热不燃烧卷烟的体外毒性效应研究是评价该类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现有的加热不燃烧卷烟的体外毒性评价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卷烟的体外毒性评价方法通过捕集烟气总粒相物进行体外毒理学测试试验,如公布号为CN10959381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检测加热不燃烧卷烟总粒相物细菌回复突变实验的方法。但是加热不燃烧卷烟的烟气气溶胶中包括粒相物以及气相物,只对粒相物进行毒性测试并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烟气气溶胶的全部的毒性效应。
现有技术在进行加热不燃烧卷烟毒性测试时,烟气气溶胶的捕集方式是采用粒相物捕集,没有同时捕集气相物,测试的毒性结果是针对粒相物捕集物的分析,评价结果不全面,气相物的毒性效应没有考虑进来。
在一些现有的用于卷烟烟气化学分析实验的捕集烟气气相物的技术中,使用有机酸作为气相物浸提液,同时还使用氢氧化钠等碱液调整pH值,这些有机酸和碱液本身就会对细胞造成损伤效应,另外有机酸会和烟气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发生发应,使得后续进行毒理学测试时烟气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烟气成分的生物学效应。在一些现有的卷烟烟气细胞实验中捕集烟气气相物的技术中,步骤较繁琐,例如先采用磷酸缓冲溶液(PBS)对气相物进行捕集,然后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捕集的多级捕集方式,且在捕集气相组分时还需要冰浴条件,另外PBS和丙酮或乙酸乙酯对烟气成分的捕集效率不同(溶剂性质不同),每种溶剂捕集的烟气成分也不同,会影响到后续细胞实验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一些捕集溶剂如丙酮和乙酸乙酯具有易燃、易制毒等化学特性,且沸点低,在细胞培养条件的37℃环境温度下有挥发的潜在影响,造成实验误差大;另外,在后续进行细胞毒性测试时,粒相成分和气相成分是分开进行分别测试的,没有进行全部烟气的测试,且溶剂不同获得的细胞毒性的测试结果也不同,测试结果二者也是不可比较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捕集方法,该方法能够全面的捕集烟气气溶胶中的粒相物以及气相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的细胞毒性测试方法,能够全面的反映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毒性效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捕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抽吸加热不燃烧卷烟的过程中,采用剑桥滤片捕集烟气总粒相物,采用二甲基亚砜吸收穿过剑桥滤片的烟气气相物;
(2)捕集结束后,采用二甲基亚砜对剑桥滤片上捕集的烟气总粒相物进行萃取,萃取有烟气总粒相物的二甲基亚砜与步骤(1)中吸收有烟气气相物的二甲基亚砜共同构成了烟气气溶胶的捕集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层自动化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焦油加氢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