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管内壁上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5265.6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4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龚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海涛 |
主分类号: | B05B13/06 | 分类号: | B05B13/06;B05B12/18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壁 上油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工作台依次布置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上分别设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分别通过气管连通供气装置;第二套筒内设置喷嘴,喷嘴位于气管出风口的前侧、通过油管连通第一油箱;上油操作时,依次对焊管进行吹气、上油、二次吹气。本发明的喷油工位采用喷嘴往焊管内喷油雾,并通过供气装置提供气流将油雾吹至焊管内壁面的各个部位,油层的分布均匀,更省油,节约了原材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制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焊管内壁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焊管即焊接钢管,是用钢板或带钢经过卷曲成型后焊接制成的钢管,焊管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品种规格多,设备投资少。焊管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材料开卷—平整—端部剪切及焊接—活套—成型—焊接—去除内外毛刺—预校正—焊缝后处理—定径及校直—涡流探伤—切断—检查—上油—最终检验—包装—出货。
焊管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成品后,还需要在焊管的内、外壁面涂上保护油后再入库包装,以防止焊管在放置、存储过程中被氧化而生锈,从而影响钢管的质量。目前对焊管内壁面上油通常是将整根焊管吊起放入油池中、整体没入油池的保护油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提起,油池中的保护油粘附在焊管的内壁面上,达到对内壁面上油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对内壁面上油,存在如下的问题:(1)焊管内的油层分布不均匀,焊管下侧内壁面的油层通常较厚,而上侧内壁面的油层通常较薄、甚至存在没被油覆盖到的区域,影响上油的质量;而且焊管内部的中央部位很容易由于浸泡时间不足而来不及被油覆盖,存在未被上油的区域,而影响上油的质量;(2)焊管内会沉积较多的油,造成较大的浪费,进而增加材料成本;(3)焊管从油中提起时,焊管内还会有油往下流出,流出的油落在油池中,很容易溅起油滴并溅落到油池外侧的底面上,使得油池附近的地面不够干净、较滑,容易造成工人滑倒,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对焊管内壁面上油的方式油层分布不均匀,较费油、材料成本较高,且油池附近较滑、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焊管内壁上油装置,油层分布均匀,省油、材料成本低,消除安全隐患。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工作台依次布置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上分别设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分别通过气管连通供气装置;第二套筒内设置喷嘴,喷嘴位于气管出风口的前侧、通过油管连通第一油箱;上油操作时,依次对焊管进行吹气、上油、二次吹气。
本发明的喷油工位采用喷嘴往焊管内喷油雾,并通过供气装置提供气流将油雾吹至焊管内壁面的各个部位,油层的分布均匀,更省油,节约了原材料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依次布置于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水平滑设于工作台上。
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设置于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与驱动机构联接,驱动机构可带动第一基座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第一支架水平滑设于第一基座上,第一基座设置在工作台上。
第一支架的滑移运动、第一基座的上下运动分别由水平直线驱动机构、竖直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竖直直线驱动机构、水平直线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
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内、位于气管的出气口前方分别设置有风扇;第二套筒内的风扇位于喷嘴的喷出方向的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海涛,未经龚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5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