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高效获得藜麦组培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2843.0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0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孙雁霞;李志芳;王天;邬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高效 获得 藜麦组培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获取藜麦组培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藜麦外植体;将外植体进行无菌处理后培养无菌苗;将无菌苗剪成小段进行创伤组织诱导培养得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切成小块后进行增殖培养;然后将愈伤组织切成小块后进行分化培养得丛生芽;将丛生芽上的不定芽剪下,进行壮苗培养得无根苗,将无根苗进行生根培养得组培苗;将培养瓶移至室外炼苗后开盖炼苗,取出组培苗移入营养盘培养,待长出新叶和新芽后,揭膜炼苗,40‑50天后,制得。该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加速获得藜麦组培苗的培养技术及工艺流程,为藜麦再生体系构建,以及通过转基因、体细胞杂交等手段获得藜麦新品种奠定生物学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藜麦组培苗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高效获得藜麦组培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别称南美藜、藜辜等,是一年生黎科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功能特性,被印第安人称为“粮食之母”。藜麦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并且其氨基酸组成均衡,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正式推荐其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称其为可满足人类基本食物需求的唯一单体植物。
在目前进行藜麦的相关研究中,由于藜麦幼苗弱小,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旺盛,因此,导致再生体系构建较难,藜麦组培苗的缺乏而无法进行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因此只能利用拟南芥、烟草或藜麦的毛状根来进行,而此类方法无法真正的来验证相关基因在藜麦植株中的调控作用。
目前,已有部分文献表明藜麦组培可以作为繁殖育苗的最佳方法,但是现有的藜麦组培方法获得的组培苗的成活率较低,还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高效获得藜麦组培苗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方法存在的成活率低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加速获得藜麦组培苗的培养技术及工艺流程,为藜麦的规模化繁育以及藜麦的遗传转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支持,为藜麦再生体系构建,以及通过转基因、体细胞杂交等手段获得藜麦新品种奠定生物学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高效获取藜麦组培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藜麦外植体;
(2)将步骤(1)中的外植体进行无菌处理,然后培养成无菌苗;
(3)将步骤(2)中的无菌苗剪成小段或小块,放置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创伤组织诱导培养,培养过程中先进行暗培养,再进行光照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4)将步骤(3)中获得的愈伤组织切成小块后放置于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
(5)将步骤(4)中经过增殖培养的愈伤组织切成小块后放置于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获得丛生芽;
(6)将步骤(5)中丛生芽上的不定芽剪下,将剪下的不定芽放在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得到无根苗,将所得无根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获得组培苗;
(7)将步骤(6)中装有组培苗的培养瓶转移至室外炼苗,然后开盖炼苗,再取出组培苗,洗净培养基,将其移入营养盘中,浇透水覆膜培养,待长出新叶和新芽后,揭膜炼苗,40-50天后,获得出圃苗。
进一步地,步骤(1)中外植体的制备过程为: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在37-39℃恒温水浴锅中浸泡25-35min,冷却至室温,制得。
进一步地,步骤(1)中外植体的制备过程为: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在38℃恒温水浴锅中浸泡热30min,冷却至室温,制得。
上述操作可对种子进行有效的除菌和催芽,提高发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2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池槽耐冲击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