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孔复合锚索及现场分级循环张拉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56028.3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萌成;赵旭航;周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E02D5/76;E02D15/00;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孔 复合 现场 分级 循环 施工工艺 | ||
1.一种单孔复合锚索,其特征在于,中心位置设有1根塑料注浆管,注浆管穿过多级承载体中心孔与顶端导向帽连接,在每级承载体后用螺旋钢筋绑扎各股钢绞线,在锚索体长度方向,每隔设定间隔布设一个架线环或定位支架,以防相邻钢绞线交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孔复合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复合锚索包含多个拉、压力锚固段和自由段,按照锚索顶端为前而锚索尾部为后的方向定义,在纵剖面上钢绞线长短不一且呈台阶状对称布设。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孔复合锚索,其特征在于:锚索顶端设有导向帽,导向帽与最长的2股钢绞线顶端连接,在导向帽与第一级承载体之间为剥除PE外层的裸露钢绞线,在锚孔注浆后,该段钢绞线与注浆体黏结固化,成为第1级拉力锚固段;在第1级与第2级承载体之间,最长的2股钢绞线未剥除PE外层,与外围注浆体无黏结作用,成为第1级压力锚固段;而次长的2股钢绞线为剥除PE外层的裸露钢绞线,并连接于第1级承载板上,成为第2级拉力锚固段;在第2级与第3级承载板之间,次长的2股钢绞线未剥除PE外层,与外围注浆体无黏结作用,成为第2级压力锚固段;而最短的2股钢绞线为剥除PE外层的裸露钢绞线,并连接于第2级承载板上,成为第3级拉力锚固段;在第3级承载板之后,最短的2股钢绞线未剥除PE外层,与外围注浆体无黏结作用,成为第3级压力锚固段;每级压力锚固段之后为自由段;在第3级承载板之后的无黏结钢绞线穿出PVC管后,被固定于锚孔孔口的锚具之上,而后整个孔口为封锚混凝土封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孔复合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为金属制作的圆盘状板体,直径等于钻孔直径,中心有注浆管穿孔,注浆管穿孔周围有偶数个钢绞线穿孔;同时,承载体圆周边界上对称布设有若干向内的凹槽,以便注浆液能够自由流入复合锚索各级锚固段。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复合锚索实现的现场分级循环张拉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锚索设计:
中心位置设有1根塑料注浆管,注浆管穿过多级承载体中心孔与顶端导向帽连接,在每级承载体后用螺旋钢筋绑扎各股钢绞线,在锚索体长度方向,每隔设定间隔布设一个架线环或定位支架,以防相邻钢绞线交织;所述单孔复合锚索包含多个拉、压力锚固段和自由段,按照锚索顶端为前而锚索尾部为后的方向定义,在纵剖面上钢绞线长短不一且呈台阶状对称布设;
(2)锚索制作,过程如下:
2.1锚索下料:选用无粘结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满足锚索设计和张拉操作要求长度的钢绞线,切割后钢绞线需进行除锈和防腐处理,自由段还需涂抹防护油并外套PVC管,锚固段和自由段交界处采用胶带等止水材料缠封;
2.2钢绞线布设
按照长短次序呈台阶状对称布设多级钢绞线;
2.3锚索体制作
将各级锚固段承载体进行定位处理,用打包机或铁丝捆绑固定钢绞线与承载体,于承载体中心孔内穿1根PE塑料注浆管,其长度至距离孔底数十厘米处为止。沿锚索体轴线方向,每隔一定间距安装1个聚乙烯定位支架,并用铅丝绑扎牢固。于绑扎固定的锚索体顶部安装导向帽,以便在钻孔中顺利进行穿索操作;
2.4编索存放
逐根检查钢绞线,并予以编号标记,同时确保每根钢绞线顺直,无损伤,不扭不叉,排列均匀。复检锚索体及定位支架是否破损,承载体锈蚀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锚索制好后外部涂上防腐油漆,检查合格后分区存放,同时做好防雨、防晒工作;
(3)现场分级循环张拉施工,过程如下:
3.1)组装张拉装置:从锚孔孔口往外,依次为锚墩、钢垫板、工作锚、小型千斤顶,按此顺序组装好张拉装置;
3.2)预应力施加:向张拉油缸加油,使油表指针读数升至标定曲线上预应力对应的油表压力值,向预张拉锚索单元施加预应力;
3.3)预张拉:为消除造孔误差引起的钻孔弯曲以及钢绞线进洞弯曲问题,用小型千斤顶,对每股钢绞线同时预紧至0.1~0.2Afp,tk,而后顶压锁定,确保单孔复合锚索各个部分接触贴合和平直张紧;
3.4)单元分级循环张拉:按先中心后两边的顺序,采用小千斤顶对每级单元钢绞线实施间隔、对称和分序张拉,几何对称位置同时进行张拉,确保各级钢绞线平均受力,如此一级张拉循环完毕,继续进行下一级循环张拉,逐级加载,直至达到设计工作荷载,而后顶压锁定;循环张拉次数越多,荷载不均匀系数越小,但张拉工作量愈大,实施2~3次循环张拉即可使各个单元基本达到均匀受力状况,对锚索正常工作没有太大影响;
单孔复合锚索采用超张拉法施工,即最大张拉力为(1.1~1.2)Afp,tk,A为钢绞线截面积,fp,tk设计张拉力;
3.5)补偿张拉锁定:
锚索第3级循环张拉锁定后,由于钢绞线松弛,底层围岩徐变,以及锚固段与锚墩之间的覆盖层发生弹性收缩等因素,导致锚索预应力损失;
遂对锚索进行整体补偿张拉,从而满足设计永久赋存力的要求,采用同步工作多头千斤顶,同时对所有单元进行张拉,则可保证各级单元受力均匀并充分发挥各自应有效能,且施工效率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3.4)中,3级循环张拉流程如下:
在每级张拉结束后稳压10min。同一单元中的钢绞线同步张拉,确保受力均匀。
第1级循环张拉:0.2Afp,tk→0.3Afp,tk→0.4Afp,tk→0.5Afp,tk→0.4Afp,tk→0.3Afp,tk→0.2Afp,tk,稳压10min后锁定;
第2级循环张拉:0.2Afp,tk→0.3Afp,tk→0.4Afp,tk→0.5Afp,tk→0.6Afp,tk→0.7Afp,tk→0.8Afp,tk→0.7Afp,tk→0.6Afp,tk→0.5Afp,tk→0.4Afp,tk→0.3Afp,tk→0.2Afp,tk,稳压10min后锁定;
第3级循环张拉:0.2Afp,tk→0.3Afp,tk→0.4Afp,tk→0.5Afp,tk→0.6Afp,tk→0.7Afp,tk→0.8Afp,tk→0.9Afp,tk→1.0Afp,tk→1.1Afp,tk→1.0Afp,tk→0.9Afp,tk→0.8Afp,tk→0.7Afp,tk→0.6Afp,tk→0.5Afp,tk→0.4Afp,tk→0.3Afp,tk→0.2Afp,tk,稳压10min后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602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需加絮凝剂的污水过滤工艺
- 下一篇:一种无人船航行障碍物识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