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一体成型不锈钢基材和内管搪瓷的厚膜发热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1408.8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1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光;叶守用;黎庆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宇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一体 成型 不锈钢 基材 搪瓷 发热 元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一体成型不锈钢基材和内管搪瓷的厚膜发热元件,包括安装圆盘,所述安装圆盘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温度传感器和导电件,所述安装块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件,所述安装圆盘下端前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检测探头和发热件。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使用一体成型不锈钢基材和内管搪瓷的厚膜发热元件,该厚膜加热元件与传统加热元件相比热损耗低;一号电极片、二号电极片、控制器和导电件的设置可保证加热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探头、温度显示屏和控制器的设置可避免加热过程中水体加热过度或加热效果不佳;而导通管、循环泵和搪瓷层的设置可避免发热元件结垢,保证加热时水体洁净度的同时减轻发热元件清洗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热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一体成型不锈钢基材和内管搪瓷的厚膜发热元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加热领域,通常利用常规的电加热丝进行加热,而加热丝在加热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常规电热丝升温速度慢且热损耗严重,使用寿命不长;2.现有加热丝在加热过程中极易导致干烧现象的发生,导致发热元件的安全性不高;3.现有加热丝不能对液体的加热温度进行监控,往往加热过度或加热效果不佳;4.现有加热电丝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极易结垢,导致对液体加热的清洁度不佳,且增加了清洗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一体成型不锈钢基材和内管搪瓷的厚膜发热元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使用一体成型不锈钢基材和内管搪瓷的厚膜发热元件,包括安装圆盘,所述安装圆盘外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圆盘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温度传感器和导电件,所述安装块分别位于温度传感器后方和导电件后方,所述安装块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件,所述安装圆盘下端前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检测探头和发热件,且检测探头位于发热件左方,所述温度传感器下端贯穿安装圆盘前部并与检测探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发热件上端贯穿安装圆盘右部并与导电件固定连接,所述发热件包括加热管、连接块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端与加热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上端与连接块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探头下端高于密封圈上端。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包括厚膜件和内管件,所述厚膜件位于内管件内侧,所述厚膜件内侧、内管件外侧、连接块下端和密封圈上端共同围合成加热腔,所述内管件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固定安装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靠近内管件的一侧均与加热腔内部相通且下侧的导通管上端固定安装有循环泵。
优选的,所述内管件外侧下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电极片和二号电极片,且一号电极片位于二号电极片右方,所述一号电极片和二号电极片均位于加热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右部贯穿有导电线,所述导电线下端固定连接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下端固定连接有导体线。
优选的,所述导体线下端与加热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焊接点和导体线均位于连接块内部,所述导电线上端与导电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焊接点为纳米银焊接。
优选的,所述厚膜件包括不锈钢基层,所述不锈钢基层外侧印刷有一号绝缘层,所述一号绝缘层外侧涂覆有电阻层,所述电阻层外侧涂覆有接触层,所述接触层外侧涂覆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外侧涂覆有二号绝缘层,所述一号绝缘层和二号绝缘层均为绝缘介质料浆,所述电阻层为发热电阻料浆。
优选的,所述导通管与内管件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套,所述内管件包括表层,所述表层内侧涂覆有搪瓷层。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内径大小与密封圈内径大小相等,所述加热管外径大小与连接块直径大小相等,所述连接块为圆柱型结构,所述连接块上端与安装圆盘下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宇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宇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4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