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50590.5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1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R7/16 | 分类号: | H04R7/16;H04R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杨青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声 装置 振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内弹性支撑件(2)、外弹性支撑件(1)、丫形振膜(3)和音圈(6),所述内弹性支撑件(2)和外弹性支撑件(1)为共轴且等高的空心圆柱,在内弹性支撑件(2)和外弹性支撑件(1)之间设置丫形振膜(3),丫形振膜(3)的下端部为空心圆柱状的音圈(6),位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本发明与普通的水平弹簧支承相比,在相同规格音圈和支承的情况下有效发声面积扩大了2倍以上,由此做成的扬声器灵敏度提高3dB以上;并且保持丫形振膜不发生偏向,减小音圈发生蹭圈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学电动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扬声器的发声方法主要是采用平面弹波支承拱形振膜发声,弹波支承在水平面上固定在支承台上,当不计振膜形变时,发声灵敏度与振膜的面积成正比,固定面占据了振膜在水面上的较大部分面积,成为了提高灵敏度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拱膜顶部的反向振动抵消了部分声音,导致灵敏度降低。
如图1(a)和1(b)所示,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采用普通双折环丫形振膜的俯视图和剖视图;该包括水平外折环7,水平内折环8,丫形振膜3,内支承台4,外支承台5,音圈6。举例来说,对于130mm直径的音头,90mm音圈,水平外折环和水平内折环占据了5836平方毫米的水平面积,有效发声面积只有4862平方毫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少支承弹簧占用水平面积,扩大振膜有效发声面积,进而提高发声灵敏度的方法,解决现有振膜发声效果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内弹性支撑件、外弹性支撑件、丫形振膜和音圈,所述内弹性支撑件和外弹性支撑件为共轴且等高的空心圆柱,在内弹性支撑件和外弹性支撑件之间设置丫形振膜,丫形振膜的下端部为空心圆柱状的音圈,位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
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弹性支撑件和外弹性支撑件的弹性偏差相对量小于10%,使得丫形振膜不发生偏向,减小音圈发生蹭圈的概率。
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丫形振膜的上内沿与内弹性支撑件为一体式连接,丫形振膜的上外沿与外弹性支撑件为一体式连接。
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弹性支撑件和外弹性支撑件为纵向多波纹的弹簧管。
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弹性支撑件与内支承台的侧向固定连接,所述外弹性支撑件与外支承台的侧向固定连接,使得丫形振膜位于支承台上,并保持间隙。
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弹性支撑件和外弹性支撑件为单波纹的弹簧管。
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丫形振膜与内弹性支撑件及外弹性支撑件的连接处隆起呈倒U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采用纵向弹管簧支承,与普通的水平弹簧支承相比,在相同规格音圈和支承的情况下双管簧丫形振膜有效发声面积扩大了2倍以上,由此做成的扬声器灵敏度提高3dB以上;
2、双管簧可以保持丫形振膜不发生偏向,减小音圈发生蹭圈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采用普通双折环丫形振膜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剖面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采用双管簧丫形振膜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发声装置的振动结构采用简化的双管簧丫形振膜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0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损耗传输装置组
- 下一篇: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全流程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