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毛坯初始残余应力释放的多特征薄壁板零件机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5682.4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8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昭灵;龚清洪;陈云;夏士伟;刘智敏;张超;王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5/00 | 分类号: | B23P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彭思雨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毛坯 初始 残余 应力 释放 特征 薄壁 零件 加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毛坯初始残余应力释放的多特征壁板零件机加工方法,首先,由于毛坯初始残余应力的影响,加工前毛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翘曲,因此,采用一种毛坯自变形抵消策略,用于抵消零件加工过程中毛坯残余应力释放引起的变形;然后对框面加工时的加工刀具和切屑参数进行定额,避免了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大,应力释放不均匀的现象;最后针对框面加工,取消修面工步,采用网状走刀方式增开网格状应力释放槽,有助于零件应力均匀释放,抑制零件变形。本申请能够有效的控制多特征薄壁板零件因毛坯初始残余应力释放而导致的加工变形,解决了加工过程中的零件变形严重、加工精度控制难等问题,保证了零件的机加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毛坯初始残余应力释放的多特征薄壁板零件机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数控机床加工的工艺要求也不断提高。壁板类零件作为飞机结构中的主要承力部件和主体装配骨架,其设计制造要求向着整体件、大型化、复杂化、高精度化等方向不断发展,此类零件在飞机结构件中的占比也日益增加,在飞机整体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型壁板类零件具有零件轮廓尺寸大、槽腔多、壁厚较薄等特点,针对大型薄壁板类零件的变形问题,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但是,国内外对毛坯残余应力引起的铝合金板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研究还远远不够。对于薄壁板类零件,在大去除率的加工过程中毛坯残余应力释放是造成零件变形的主要因素,如果无法有效地解决残余应力释放问题,则易造成零件加工过程中及加工后的大变形,从而导致尺寸超差或者产品不满足要求而报废。
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引起残余应力,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滚压、喷丸、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因不均匀塑形变形或相变都可能引起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或经淬火、磨削后表面会出现裂纹。残余应力的存在有时不会立即表现为缺陷,而当零件在工作中因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使总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便出现裂纹或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在大去除率的加工过程中毛坯残余应力释放造成的零件变形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毛坯初始残余应力释放的多特征薄壁板零件机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毛坯初始残余应力释放的多特征薄壁板零件机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领取毛坯板料,利用百分表进行毛坯表面翘曲度判断,采用毛坯自变形抵消策略,用于抵消零件加工过程中毛坯残余应力释放引起的变形;
S2.框面锪工艺孔窝,制压紧孔,并采用网状走刀方式增开网格状应力释放槽;
S3.光面锪压紧孔窝,制工艺孔;
S4.光面修面,采用等厚的光面修面方式,并且光面特征精加工到位;
S5.框面粗精加工到位,加工时对加工刀具和切屑参数进行定额,并采用径向分块式走刀方式对框面进行加工。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利用百分表进行毛坯表面翘曲度判断,从而判断出毛坯的凹面与凸面,然后定义毛坯凹面为光面,毛坯凸面为框面。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在零件的长度方向每300mm开设一条应力释放槽,在宽度方向每200mm开设一条应力释放槽,开槽宽度为12mm,开槽深度为
其中,T为毛坯厚度,t为薄壁板零件最大厚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修面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b=T-a-t;
其中,T为毛坯厚度,a为框面应力释放槽深度,t为薄壁板零件最大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56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